美文网首页古文大观文言读书
《史记》之【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阅读摘记

《史记》之【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阅读摘记

作者: 苏缘sharon | 来源:发表于2021-12-02 08:42 被阅读0次

    原文1:

    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①。孝文帝即位二年②,以武为代王,以参为太原王,以胜为梁王。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以代尽与太原子③,号曰代王。参立十七年,孝文后二年卒④,谥为孝王。子登嗣立,是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十年卒⑤,子义立,是为代王。十九年,汉广关⑥,以常山为限⑦,而徙代王王清河。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⑧。

    译文1:

    孝文帝共有四个儿子:长子为太子,就是孝景帝;次子名武;三子名参;四子名胜。孝文帝即位第二年,封刘武为代王,封刘参为太原王,封刘胜为梁王。过了两年,迁代王为淮阳王。把代国的封地全部划归太原王,号为代王。刘参在位十七年,于孝文帝后元二年去世,谥为孝王。孝王的儿子刘登继位,这就是代共王。代共王在位二十九年,于武帝元光二年去世,共王的儿子刘义继位,这就是代王。过了十九年,汉朝扩充关塞,以常山为界,迁代王为清河王。改迁时在武帝元鼎三年。

    原文2: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①。太后谓语曰:“吾闻殷道亲亲②,周道尊尊③,其义一也。安车大驾④,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

    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⑤:“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⑥,质者法天⑦,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⑧。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适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⑨。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⑩。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父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11)。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12),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13),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14)。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

    而梁王闻其义也于袁盎诸大臣所(15),怨望,使人来杀袁盎。袁盎顾之曰:“我所谓袁将军者也,公得毋误乎(16)?”剌者曰:“是矣!”剌之,置其剑(17),剑著身(18)。视其剑,新治。问长安中削厉工(19),工曰:“梁郎某子来治此剑。”以此知而发觉之,发使者捕逐之。独梁王所欲杀大臣十余人,文吏穷本之(20),谋反端颇见(21)。

    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景帝甚忧之,问公卿大臣,大臣以为遣经术吏往治之,乃可解。于是遣田叔、吕季主往治之。此二人皆通经术,知大礼。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之反辞,但空手来对景帝。景帝曰:“何如?”对曰:“言梁王不知也(22)。造为之者,独其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以伏诛死,梁王无恙也。”景帝喜说,曰:“急趋谒太后。”

    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故曰,不通经术知古今之大礼,不可以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见之人,如从管中窥天也。

    译文2:

    听说梁王西入京师朝见,谒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一起陪坐在太后面前,他们母子、兄弟之间高兴地说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坐席上抬起身子说:“是。”

    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的传统亲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传统崇尚华美,华美就效法大地,尊是敬的意思,敬其本原,所以传位于长子。周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嫡孙。殷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其弟。”景帝说:“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

    正因为这样,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其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归给他哥哥的儿子。其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尊崇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向太后陈述了这样一些史实情况: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以及不克制小的私心便会遗害大义。太后听了,这才是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了,随即让梁王归回封国。

    而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来杀袁盎。袁盎回头看到刺客,说:“我就是所说的袁将军,你不会弄错人吧?”刺客说:“正是你!”刺客杀了袁盎,丢弃了他的剑,剑插在袁盎的身上。查看那把剑,是刚刚磨过的。查问长安城中制作或磨砺刀剑的工匠,工匠说:“梁国郎官某人曾来磨过这把剑。”以此得知线索,察觉阴谋,便派遣使者追捕凶手。光是梁王所要杀的大臣就有十多人,执法的官吏究其根源,梁王谋反的端倪已经十分明显地显露出来。

    太后为之食不下咽,日夜哭泣不停。景帝为此很担忧,问办法于公卿大臣,大臣认为遣精通经术的官吏去处理,才可解除太后之忧。于是派遣田叔、吕季主去处理此案。这两人都精通经术,识大礼。结案归来,走到霸昌厩,取火把梁王谋反的证辞全部烧掉,只空手来回奏景帝。景帝问:“案子办得怎么样?”回奏说:“梁王不知情。参与其事的人,只有他的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人罢了。臣等谨按律令诛杀了他们,梁王平安无恙。”景帝很高兴,说:“赶快去谒见太后。”

    太后得知,立即起来坐着吃饭,心情恢复了平静。所以说,不精通经术、不懂古今大礼的人,不可以委任为三公及左右近臣。孤陋寡闻之人,如同从管中窥天一样。

    苏缘曰:

    梁王与景帝,为一母同胞,欲夺位,不顾兄弟情,求金钱、名利,过之,皆为祸根。一人,卧半塌,食三餐,着四衣,足已。欲密如沟壑,填无完,三观尺度,具与利走。亲弗重,父勿爱子,子毋尊父,以利相交,人乃可怖,有违伦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之【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阅读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me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