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撷粹

经典撷粹

作者: 陶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9-03 06:5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撷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清静经》撷粹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

    《黄帝外经》撷粹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

    “四铭”•四祖心性开示•《悟心铭》圆智点穴

    1、傅大士《心王铭》

    观心空王,微妙难测;

    无形无相,有大神力;

    能灭千灾,成就万德;

    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

    为大法将,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

    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自在无碍,所作皆成;

    了本识心,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念念佛心,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

    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心性虽空,贪嗔体实;

    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得波罗蜜;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

    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无所堪任;

    执空滞寂,于此漂沉;

    诸佛菩萨,非此安心;

    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用无更改;

    是故智者,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空无体性;

    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隐显不定;

    心性虽空,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好自防慎;

    刹那造作,还复漂沉;

    清净心智,如世黄金;

    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无为法宝,非浅非深;

    诸佛菩萨,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2、三祖僧璨《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3、牛头山法融禅师《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前际如空,知处迷宗;

    分明照境,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去来自尔,胡假推穷;

    生无生相,生照一同。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纵横无照,最为微妙;

    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至理无诠,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常在目前;

    目前无物,无物宛然;

    不劳智鉴,体自虚玄。

    念起念灭,前后无别;

    后念不生,前念自绝;

    三世无物,无心无佛。

    众生无心,依无心出;

    分别凡圣,烦恼转盛;

    计较乖常,求真背正。

    双泯对治,湛然明净;

    不须功巧,守婴儿行;

    惺惺了知,见网转弥。

    寂寂无见,暗室不移;

    惺惺无妄,寂寂明亮;

    万象常真,森罗一相。

    去来坐立,一切莫执;

    决定无方,谁为出入;

    无合无散,不迟不疾。

    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无异心,不断贪淫;

    性空自离,任运浮沉。

    非清非浊,非浅非深;

    本来非古,见在非今;

    见在无住,见在本心。

    本来不存,本来即今;

    菩提本有,不须用守;

    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

    无归无受,绝观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

    六根对境,分别非识;

    一心无妄,万缘调直;

    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无心顺物,随处幽栖;

    觉由不觉,即觉无觉;

    得失两边,谁论好恶。

    一切有为,本无造作;

    知心不心,无病无药;

    迷时舍事,悟罢非异。

    本无可取,今何用弃;

    谓有魔兴,言空象备;

    莫灭凡情,唯教息意。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

    不用证空,自然明彻;

    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

    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将心灭境,彼此由侵。

    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随心灭,心随境无;

    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菩提影现,心水常清;

    德性如愚,不立亲疏;

    宠辱不变,不择所居。

    诸缘顿息,一切不忆;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

    外似顽嚣,内心虚真。

    对境不动,有力大人;

    无人无见,无见常现;

    通达一切,未尝不遍。

    思维转昏,迷乱精魂;

    将心止动,转止转奔;

    万法无所,唯有一门。

    不入不出,非静非喧;

    声闻缘觉,智不能论;

    实无一物,妙智独存。

    本际虚冲,非心所穷;

    正觉无觉,真空不空;

    三世诸佛,皆乘此宗。

    此宗毫末,沙界含容;

    一切莫顾,安心无处;

    无处安心,虚明自露。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

    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无相苑,朗涅盘城;

    诸缘忘毕,诠神定质;

    不起法座,安眠虚室。

    乐道恬然,优游真实;

    无为无得,依无自出;

    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无差互;

    知生无生,现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诠悟。

    4、心中心法二祖王骧陆《悟心铭》

    不是有心,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无动无静。

    无得无失,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如是而已。

    5、四祖道信•心性开示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6、《悟心铭》圆智点穴

    [原文分段1] 

    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是不见,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荡然无住,是名无心。

    [圆智点穴1]:

    不是无心即贼心,贼心不死见非真;

    说不着相未离幻,说名无住早执心。

     

    [原文分段2] 

    心若无住,妄依何立;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因境而起。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圆智点穴2]:

    无住不是无所住,执心不死幻难除,

    尘心本因无明生,说从境起外道语。

     

    [原文分段3] 

    妙用恒沙,尽是缘心。缘心息处,顿证无生。

    [圆智点穴3]:

    缘心着幻绝非妙,恒沙本性是真心;

    动心息处无明在,无明暗生非无生。

     

    [原文分段4]

    无生实相,非可眼见。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名曰见性。

    [圆智点穴4]:

    无生觉性不离眼,实相无相无杳冥,

    见精从来非有无,透脱妄心方见真。

     

    [原文分段5] 

    是故无求,心自宁一。无心可惑,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无动无静。

    [圆智点穴5]:

    真性不定无不定,无求守一远非真;

    觉了一切皆本性,动静无异平常心。

     

    [原文分段6] 

    无得无失,无喜无嗔。本位不移,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即无生死,成佛要诀,如是而已。

    [圆智点穴6]:

    无我无他何来位?随缘显现本无为,

    大照无灭亦无起,生死等空出迷离。

    起心应机犹是幻,说是佛诀还痴迷。

    恭录前言与短片恭录

    1、恭录前言

    以下恭录的是仅有7分钟的短片字幕,可以说涵盖了我们一生修学的全部内容。

    真言相告,道体无修,修即落妄,一切现成,“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楞严经》)百法千门,无量法门,若言有修,放下而已!

    而要放下,非常麻烦:只有完全透视世间幻相,彻底明了生生世世轮转的小我和世界的源头是什么,才能做到放下。这个短片真实精准地予以了心流的倾泻与回答。反复观阅,定有放处!

    网络资源,虚拟空间,不知何时,瞬间蒸发!心中发热,录此珍文,识宝有缘,收藏常观。

    微信收藏,容量有限,建议独篇,收藏有效。

    2、短片恭录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自我意识的幻影。梦醒时分,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会相信吗?也许年老的人或者面临死亡那一刻的人才会相信。

    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很不真实;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人生很无常;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家庭是因缘暂聚。暂时的聚会,因缘和合,一百年以后,肯定各奔东西。打比方一家人:爷爷奶奶、夫妻、爸爸妈妈、儿女、孙子孙女,一百年以后,到哪里去了呢?有些人升天了,有些人做动物了,还是又各奔跟自己过去有缘的众生相聚去了,所以叫因缘暂聚。

    当你一生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为整个家庭付出的时候,为了儿女操碎心的时候,为了不孝子气得神经衰弱、日夜失眠的时候,我很想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假的,不必太执着。可是你不相信,你的认识范围也达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脱烦恼的程度。所以,我不说了,也不劝你了,在岸边看着你在苦海里挣扎和沉浮。也许在你的心里认为我很无情,其实你所有的痛苦我都有感受,只是无能为力,只有选择默然观看的态度。

    佛菩萨不是大慈大悲吗?怎么是默默观看呢?其实佛菩萨都在想办法,但是你的眼睛是瞎的,你的心灵是愚钝的。很难,你没有这个福德因缘,佛菩萨有些时候也束手无策,因缘不到。

    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福报听闻到佛法,也没有智慧领悟到空性,就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演绎他们的一生。太可怜,因为他们那么执着他们的梦。

    喜怒哀乐,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我何必去多言呢?他有他的执着,他有他的认识,他有他的梦想和幸福的概念。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他,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影。梦醒时分,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迷梦中就会残酷地面对六道轮回,没有几个人能够当下承担和相信,宁愿选择继续在梦里迷茫。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将醒要醒的时候不愿意醒,都是想:“这个梦还没有做完,我还得做一做。”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此时回头再看这一生,感悟是什么?或许这次你真的相信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有跌宕起伏,有风平浪静,有阳光灿烂,有暴风骤雨,而让我们的心,生起了爱恨喜怒,随境而转,随境而灭。最后傻傻地发现:我们当了一辈子的演员,随剧情而表演,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我。如果这一刻你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我,那么你还会那么执着?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的最好,学的最好;一定要自己干得最好,业绩要最棒;一定要自己住得比别人高档,穿得比别人漂亮,吃得比别人丰富,出行也比别人奢侈。别人伤了你,一定要以牙还牙。

    终于明白了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执着它们一生,它们就这么折磨你一生。你一生的追求不外如是,什么也带不走,却累了、苦了自己一辈子。甚至你最爱的人,也不能带着他们走。

    唯有随缘,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今天爱你、疼你、恨你、伤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该来的让它们来,该去的就让它们去,不去执着,不去牵挂,心静下来,你才知道,你还是你,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这样的人生会无憾,这样的人生才无悔。甚至到了最后一刻,死亡对你来说也是一种境界,随缘而去,放心而去。

    可是,你真的能明白吗?明白了能放下吗?或者等你明白的时候,是否已经太迟了呢?

    我唯有默默地祈祷。

    2021.08.28.

    由表情图引发的热议

    老遇这个“早上好”的表情图很好,悟得人类“不得不来,不得不走”的无奈结局。

    但遗憾的是人们说死也不探讨这让你“不得不来,不得不走”的源头是什么?始作俑者是什么?——放下大脑思维,当下就可以悟到!

    这是个超越的智慧,答案就珍藏在三千年前结集的佛法里,更潜藏在您自己的心中!

    ——末学西莲

    既然不得不来,那就潇洒地来;既然不得不走,那就潇洒地走。当然您也可以在来中无来,在走中无走,至于戏如何演,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吧,反正都是戏,开心就好[玫瑰][玫瑰][玫瑰][愉快]

    ——明空如月老师

    @明空如月[强][强][强]有情归路的大势:入戏——出戏——演戏——游戏。无论是那种戏,真相是无戏![合十][合十][合十]

    ——末学西莲

    2021.08.30.

    求生净土之密意

    为什么有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得道者,仍发心求生西方净土?——到极乐世界一生圆满去!

      2021.08.31.

    “O”的联想……

    无量无边的法界,生生世世轮回的境界,原来就是一个“O”!立言有“O”,绝相无“O”!

    错了,我们真的错了!全体是一个颠倒无明!——看法、想法、说法、做法落于幻相,离开了大智照真,全都错了!

    我们的六根根性本来是佛,但误当了“六贼”,向外使劲。把本来的“O”当成了“”,实心于“”中而随即潜伏或执持一个“我”。

    佛唤长夜,全体即“O”,无剧可演,无戏可唱!

    这个真相,别说证入,佛不说出,将永暗夜,苦轮无期!

    这个“O”妙!在众,执幻无穷;于佛,妙用无尽!

    “O”道称无极,就是“如是我闻”的“如”,就是“阿弥陀佛”的“阿”,就是“大道至简”的“道”,就是“禅宗”的“禅”,就是“密宗”的“密”,就是“相宗”的“识”,就是“性宗”的“中”,就是“通称”的“心”,……

    从实而论,“O”为空体,离名绝相,绝待圆融,即一即多,唯一独存。

    就是这么一个“大光明镜”,使令有情众生神魂颠倒,深陷囹圄!

    一乘实相,心佛众生,皆是一个无一个,谁度谁?《金刚经》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若言有度,只谓引导!故《坛经》圆融两句:“迷时师度,悟时自度。”《略论安乐净土义》更言无漏:“言度众生,是对治悉檀;言不度众生,是第一义悉檀。”

    我们还在等待师度吗?佛早诲言,自性自度;善友劝诫,道在当下!

    2021.08.31.

    妙观自在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佛法是心法,离心无法,迷心无道,心观为要,观心成就。

    《心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观就自在,观就解脱,观就成佛。

    问题来了,怎么观?观什么?上一次明空老师在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的分享中,拈出三种观法。现在,我们系统地提出七种观法,供有缘人选择,或择其几种观法交叉进行。

    1、三观法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观法:“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

    2、四念处观法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五蕴观法

    五蕴亦称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其中,色是属于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现象。

    其观法是:色,色如聚沫;受,受如水泡;想,想如阳焰;行,行如芭蕉;识,识如梦幻。

    4、四空观法

    四空即身空、法空、心空和性空。

    身空和法空是缘起性空。心虽然无相,它是身和法的隐没现象,已是性的动相,故亦属缘起性空。性空有别于身空、法空和心空,性空是性自本空,没有对待。

    5、耳根观法

    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耳根观法,被文殊菩萨判为最极圆通法门,经文恭录于下: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6、念佛观法

    念佛作为一个特别的法门,依然离不开止观。

    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作了念佛观法的报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彻悟禅师语录》有段对念佛止观的经典开示:“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

    7、中观法

    《楞严经》提出如来藏的思想: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这就是一心三藏,即一体三面观。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中观法。究竟极说,本体性空,一亦不可得。

    中观法也是《维摩诘经》中开示的入不二法门:“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龙树菩萨在《中观论》有“八不”中道偈:“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以上经论,其本质就是空有不二实相观:安住本性就是“空”,随缘妙用就是“有”。空有一如,空有不二,一体同观,最极妙观。

    大道至简,修佛无杂,“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楞严经》)修行的本质内涵就是理事占位的问题:安住主体性观因缘法的幻生幻灭,就是涅槃宝城;迷于因缘法而背觉合尘,就是生死沉浮。

    PS:在此感恩西莲师兄无私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撷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mh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