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伍绮诗的《无声告白》一直占据某图书推荐榜首位。这么高的热度却始终没有激起我的阅读兴趣。
但是因为那时多看了它一眼,当它在另一个地方再次走进视线,就有了不一样的魅力。再次见它,毫不犹豫翻开,开始阅读。
小说的前五个字是“莉迪亚死了”,是的,一个女孩儿死了,没有人知道。故事开篇节奏非常和缓,一切如常,好像没有冲突和矛盾,但是“莉迪亚死了”这五个字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读者,平静只是假象。
跟着伍绮诗往前走,走进那个处处充斥着压抑的家,我们看到了希望与众不同的妈妈玛丽琳和迫切想要融入人群的爸爸詹姆斯,他们都在自私的以自己的方式维系一家人的关系,甚至企图掌控家庭成员的命运。
玛丽琳的婚礼上,玛丽琳的母亲留给玛丽琳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在玛丽琳的母亲看来,玛丽琳和詹姆斯的结合是一场错误。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詹姆斯虽然出生在美国,但是却改变不了他的华人血统。一个华裔美国人和一个美国本土人的结合能有多大的罪过?至少美国曾经对华人和白人通婚这件事明令禁止,直至1948年,各个地区才陆续废止这项规定。加之此前美国政府制定的《排华法案》的影响,美国人对华人的排斥和偏见早已根深蒂固。
玛丽琳的母亲、玛丽琳、詹姆斯,无一不明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玛丽琳的母亲宁可断绝与玛丽琳的联系,也不同意玛丽琳和詹姆斯的结合。
种族原因可以拿来做家庭悲剧的挡箭牌,然而更深层的原因也不应该被忽视。
婚姻里,爸爸和妈妈不应该貌合神离,同住一个屋檐下,也不应该各怀鬼胎,如果可以,应该把一切都告诉对方,彼此坦诚相待。当然,更重要的是,敞开胸襟,学会容纳与关怀。
莉迪亚的死亡是故意为之还是意外?大概两者都有吧。
她不会游泳,却偏偏选择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划船到湖中心。她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抓住自己的命运。她告诉自己,如果顺利游回岸边,就重新开始。但事实证明,离开小船的那一刻,她只能沉入湖底。
如果有奇迹,生存的本能让她拼命踢水,顺利回到岸边,安全回到家,跟爸爸和妈妈开诚布公的谈谈,她能摆脱父母的期待,做回真正的自己吗?
也许,我们可以从玛丽琳身上找到答案。
玛丽琳曾经告诉她的母亲,她不想学家政,她喜欢物理化学。但是母亲从未支持过她。直至她选择嫁给华裔詹姆斯,母亲断然与玛丽琳断绝了母女关系。
玛丽琳曾经为了做研究助教,征求詹姆斯的意见,詹姆斯说服她放弃。最终她选择离家出走。这次离家出走,以玛丽琳的妥协告终。
如果莉迪亚安全回家,恐怕很多事也无法如她所愿。妈妈会继续以成为医生的标准培养她,爸爸会继续催促她去融入群体。
小说以莉迪亚的死亡作为结局,虽然是个悲剧,却完成了一个家庭的救赎。
詹姆斯开始能够理解玛丽琳的情绪,开始明白玛丽琳的想法。他们开始学会更多的交流,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真实的意图。穿着隐形高跟鞋的小女儿汉娜,得到了爸爸、妈妈和哥哥的关注,终于安心的把脚跟落在地上。
无疑,这个华人和白人通婚的家庭,以后会过的非常幸福。一切都还不算太晚。
这一生,我们会碰到很多人,相遇容易,相守难。因为在相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磨合,磨合的过程中,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依然留在你身边的那些人,是需要你去珍惜的。学着理解,学着包容。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曾这样评价《无声告白》:“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詹姆斯、玛丽琳、内斯、汉娜,终此一生,会时刻想起沉入米德伍德湖的莉迪亚。而他们终此一生,也会更加珍惜身边的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