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川 麻 婆 豆 腐
去过四川旅行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吃麻婆豆腐时,都会吃得头上直冒热汗,嘴巴直打哈气,吃完之后浑身上下特别舒畅,吃了还想再去吃的一种说不出来的嗜好。一道麻婆豆腐色泽红亮光泽,麻辣香酥嫩俱全。在葱蒜的点缀下,口感鲜嫩爽滑的,豆香味十足的,极富川味特色的,是老少皆宜的,名播遐迩的,趋之若鹜的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佳肴。
麻婆豆腐烧制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在火候的掌控上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一般自己在家里做做,是达不到上述的要求。不过在家里试试做做也不妨,将一块豆腐切成麻将般大小的,牛肉切成米粒般大小的,将郫县红油豆瓣酱剁碎,再将干辣椒,花椒粉,油,盐,糖,葱,姜,酱油,淀粉等辅料,烧制而成的一道传统地方的菜。麻婆豆腐的特色就是以烧法烹之见常,在雪白细嫩的豆腐上,包裹着厚厚一层红亮的郫县酱,点缀着棕红色的牛肉末和翠绿色的葱蒜,很快就烧制成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四川风味的麻婆豆腐就会端到了你的桌上。难怪清末诗人冯家吉在他的《锦城竹枝词》中写下了;“麻婆陈氏尚传名,豆付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的赞美诗。
据说,麻婆豆腐创始于清朝同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862年。它开创于四川成都外的万福桥边的一个姓陈的满脸长着麻子的老婆婆所经营的小店里。由于陈氏麻婆豆腐经历了历代传人的不断的努力和传承,距今已有了160多年的历史并长盛不衰。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麻婆豆腐的麻辣鲜香已被世人所公认的一道驰名中外的名菜。
我们都知道,四川是一处典型的移民聚集的地方,移民来自全国各地,移民本身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定居并繁殖绵延的都是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强者。他们在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着各地的习俗,文化和性格等,最终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四川文化。历史上,曾在四川流行着一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谚语,也曾流传着一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真实的人文地理的描述。唐人魏颢也曾说过;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己,闻则杰出。巴蜀之地在古代就物产丰富,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民俗丰厚,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我们也都知道,随着移民进入蜀地,必然会发生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特别是中原文化,南粤文化,吴越文化和楚文化等与巴蜀文化之间的碰撞,可以想象能撞出多少持久而又激烈火的花。当然,在几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也就是融合的过程中,其结果一定是一种新的,区别于原有的巴蜀文化的新文化的诞生。也难怪诗圣杜莆逃难战火纷飞的中原,来到完全陌生的四川成都,不仅大感惊奇和艰辛,甚至是强烈的旅途之疑惑。他在《成都府》的诗中忘了抱怨那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而是大声惊叹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见新人民,未卜见故乡”。他觉得同他刚刚离开那个硝烟弥漫的中原相比,这个“曾城镇华屋,季冬树木苍;渲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城市,简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人间。杜甫的这种感受,在我们的后世乃至今天的外来的旅行者的心中,都会是能唤起的一种共鸣。
四川人的豪爽火辣,智慧通达,似乎是所有四川人根深蒂固的性格遗传,也似乎是一种骨子里的文化积淀。就像是火锅般的热辣爽快,绿茶般的韵味悠长;又像是史诗般的磅礴大气,兵书般的深藏不露的一种自古以来就不显山露水,而到了关键时刻便有重大作为的性格特征。
四川人爱吃,还爱坐茶馆,这不是他们肤浅的享乐主义,而是骨子里的一种消遣,正是这一种消遣,恰恰是四川人最直接,也是最可爱的地方。也正是这一种最直接,最可爱,他们烧制出了中国四大菜系中的一大菜系,酿造出了中国高端知名白酒中的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泸州老窖等,无一不是餐桌上令人陶醉的美酒。
四川人爱玩,爱游山玩水,是因为四川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倚丽。我所去过的就有二王庙,武侯祠,都江堰,峨眉山,杜甫草堂等。杜甫在这草堂里,居住了将近四年多,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春夜喜雨》和《茅屋为秋风破歌》的脍炙人口的人人都传诵的诗,也就是在这草堂里所写就的。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它为我们诠释了“醉美四川味”的真谛,那四川的麻婆豆腐,只是四川菜系中的仅仅一种。有机会还真想再去四川成都吃上一碗麻婆豆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