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是独立电影人文晏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版的《熔炉》。
影片揭露的,是儿童性侵这一敏感的社会问题。
并且获得了去年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因此而备受人们关注。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方,一个海边小镇上。
开始的长镜头,是一个叫小米的姑娘,满怀羡慕地凝望着沙滩上玛丽莲·梦露的雕像。
高大而性感的梦露像,似乎很容易挑起少女强烈的爱美之心。
然而,现实却让这个女孩寸步难行。
她已离家出走了三年,是没有身份证的“黑户”。
到这里已经是第15个地方了,不知道自己确切的生日,只记得是在夏天生的。
她成为一名酒店打工妹,每月拿着几百元的薪水,过着单调无望的日子。
02
那天晚上,她替莉莉值班——因为这个比她大几岁的姑娘,当时去和她的建哥约会了。
11点多的时候,有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两名12岁左右的女孩,孟小文和张新新,开了两间房。
随后,小米从监控上看到男子不依不饶地纠缠着,企图进入女孩的房间。她当即拿起手机拍下了视频。
后面的情节,不言而喻。
第二天,两人由于上课迟到站在了门外,下课后被老师批评,惩罚写检查并要求带家长来学校。
期间小文因为一个男生拍了她站在过道时的照片,并发到了群里。
两人扭打中坐在地上的小文露出了腿上的淤青,被新新叫来的老师给看到了。
直到家长们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后,才明白了真相。
新新的母亲,当场便向丈夫吼了起来。
责怪他不应该为了自己工作的便利,让孩子认商会的王会长做干爹。
回到家的小文,面对母亲的奚落只能沉默,而这种沉默反倒把她激怒了。
小文那些在母亲口中不三不四的漂亮衣服,被丢了一地。
之后又将她拽到洗手间,剪掉了她的长头发。
伤心的小文,将母亲的化妆品倒进了洗手池,一个人跑去寻找父亲。
敲门又无人应答,她独自走到沙滩的梦露雕像下,枕着书包只好在外露宿了。
可怜的孩子,受伤后得到的是更大的创伤,来自她的亲生母亲。
03
接到报案的王队长,也带人来酒店调查过。
但仅仅是例行公务,走一趟罢了。
精明油滑的老板,用监控视频在48小时后会覆盖为理由,将试图取证的工作人员搪塞了过去。
影片直到结束,导演始终用非常理智、内敛的态度,克制、“温情”地讲述着本令人揪心的故事。
但只要你用心的体会,镜头背后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悲凉。
试问,两个小女孩为什么会遭遇性侵。究竟是谁造成的?
小文跟着新新,同她干爹去唱歌,因为太晚了,她怕母亲责备不敢回家,当然也没有打电话给家里。
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的离异,使得孩子在这个破碎的家里,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温暖。
所以,她不愿意回家。
恰好她母亲去跳舞,凌晨2点回来后直接睡觉了,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是否在家。
小米在值班室里,明明看到了可能将要出事的一幕,然而她只是拍了视频,没有做出其他的举动。
显然,“自身难保”的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端好自己的饭碗。
对这种事,她可以用“见怪不怪”的理由躲避掉。
04
回过头来说,两个女孩在医院检查时,后出来的新新,用一种略带疑惑不安的口气问小文,什么是处女膜呀。
于此可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于孩子在生理方面的常识普及是多么匮乏。
还有不知何故,校方对此事的态度和反应,影片中始终没有任何体现。
原本受伤的孩子,本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可是,小文的母亲丝毫不知悔改,还坚持向孩子发泄自己的郁闷。
就连当初在医院大吼大叫的新新母亲,在拿到王会长的好处后,也开始改变了态度。
并和丈夫跑到小文父亲跟前,发表所谓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不如接受凶手答应支付两人今后学费的要求,选择息事宁人。
05
作为执法者代表的王队长,同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案情调查中表现得暧昧不清。
以至当请所谓的专家组,第二次检查孩子的身体后,面对媒体发布结论,竟说成是孩子的下体没有受到伤害。
我们从影片中见到了这些,在弱者遭到危害时,本该维护正义的人,却偏偏当了看客和帮凶。
这无疑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每一个“当事人”的悲哀。
当然,剧情并没有一味地体现绝望。
郝律师凭借其专业优势,自始至终在一步步查找真相。
最终,凶手还是被绳之以法了。
06
《嘉年华》将一个沉重的现实题材,用一种过于冷静、克制的态度呈现了出来。
夫人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情绪认知,甚至让部分人在观影时,有沉闷之感。
换句话说,导演或许正是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动声色地告诉人们:
当别人其实也可能是自己,在遭遇伤害时,他们或者我们,是怎样麻木地充当了看客
另外,在性侵案的主线之外,对于小米这个人物的刻画篇幅偏长,一定程度上也转移了观众的视线。
除了她为什么离家出走,又一直是黑户的问题不得而知外,她整个的生存状态,体现得特别清楚。
总之,这部片子的讲述方式,既成就了她的殊荣,也弱化了她的感染力。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在观看影片时,极用心地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