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不假思索的直接回应外界刺激,在回应前如果能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决定,察觉情绪的诱因,行为的动机,这短暂的自主思考期,就是比自由更可怕的自律的力量。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_Viktor E. Frankl
有一种叫做万花尺(Design Ruler)的设计工具,把它们套在一起放在白纸上,用笔在尺子的中间,沿着既定的轨迹描绘,很快就会出现非常美丽的图案。画的过程只需要保持一个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与伦比的镜像就会呈现出来。这种绘图原理就像数学公式一般,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任何人即使是设计小白,也可以用这个工具轻轻松松制作出美丽的图案。
自律也是一种工具,把它应用在设定好的目标上,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会量化出一个非常惊人的结果。舒适区(comfort zone)是自律的天敌,因为舒适区的行事作风简直毫不费力,睡到自然醒,运动累了就停下来。大脑和身体容易接受舒适区诱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执行难度几乎为零。所以,只需要先做好一件事,自律这个充满难度的习惯,人人都可以培养——就是把行为和目标的关系,做成一个像万花尺和数学公式一样,容易应用的工具,然后长时间的持续使用下去。

设定一个自己觉得极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或者把一个庞大的目标,分解成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找到实现这个目标最容易的行为,或者把一个高难度行为,分解成容易操作的步骤。最后,只需要关注做这个分解的行为所需要的时间,每天都坚持在一个时间段,完成一个行为。久而久之,一个新的习惯就形成了。在埃里克·贝特朗·拉森的畅销书《你远比想象中强大》中,关于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有这样一段话:
“在汉斯·奥拉夫·布伦纳的作品《论写作》(On Writing)中,拉尔斯·萨比·克里斯滕森谈到了自己是怎么写小说的。他说:当你在写一本又长又复杂的小说时,没有必要每次提笔的时候都想把整本小说写完。这是行不通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你都做不到这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给自己设定小目标。我不会对自己说:我要连续写上3年,写出一本400页的书。如果这么说的话,我会被吓得动弹不得的!我会告诉自己:现在主角已经塑造好了,我只需要给他挑件衣服就行。然后,他会下楼梯,走到大街上,也许会在那儿遇见一个人。”
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需要关注此刻的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迈出下一步。设定一个小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而当若干年后再次审视自己就会发现,那看似简单的行动和坚持,已经让你拥有了“可怕的”自律的力量。
每日清晨或深夜,一篇小文,带给你一点甜甜的微醺,我是木桶雪利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