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聪明可爱的小乐同学变了,从聪颖可爱变得经常与学生发生矛盾,作为班主任,能够敏感觉察到这一点很重要。
阿德勒曾经说过:“当一个家庭有新生命的出现,并且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时,手足矛盾便会发生。”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小乐的变化与妈妈的二胎有关。从一开始,小乐就可能会对未出生的弟弟或者妹妹产生抵触情绪。
以前的妈妈,对小乐应该是宠爱有加,如今为了保二胎,不仅对小乐的关爱大大减少,而且连陪伴都缺失了,小乐一定很失落。
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注重以下三点。
首先,主动与家长沟通。
告诉小乐的妈妈,要懂得孩子的委屈和烦恼。小乐可能会有一系列问题想不明白:是我不够优秀吗?为什么妈妈要生二胎?是妈妈不喜欢我了吗?无形之中,小乐就徒增了很多烦恼。作为家庭的一员,小乐需要所有亲人的尊重和陪伴。
小乐的妈妈在搬到小乐姥姥家之前,也许并未与小乐沟通商量过,突然少了妈妈的陪伴,小乐一下子很难习惯,我会提醒小乐的妈妈在合适的时候与小乐沟通,关注并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呵护与关爱仍然不能少,毕竟血浓于水,做好沟通与解释,他一定会愉快接受未来的弟弟或者妹妹的。
其次,召开吐槽班会。
利用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说说心里话,小乐正处于比较敏感的时候,通过集体活动引导他尽情说出自己的烦恼,释放内心巨大的压力,之后我会及时关注小乐的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合理引导他。
最后,注重亲子活动。
邀请个别家长(包括小乐的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班级的活动,设置亲子环节、角色互换之类的游戏,让父母懂得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而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相信只要用心去沟通,一定能够帮助小乐的家庭重新恢复温暖与和谐,聪颖可爱的小乐一定会回来。
案例二:
如果我是赵老师,我会这样为小A的妈妈解读“双减”政策,为她排忧解难。
一、传递“双减”目的。
告诉小A的妈妈“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不能够全面发展,尤其是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都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落地,就是要减去那些非必要、非重要、非紧要的学习负担,“减”的最终目的是“加”,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让孩子的成长有更好的效果,让孩子成为拥有独立、完整、健全人格的人,让孩子成为拥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人。
二、读懂家长的焦虑。
让小A的妈妈回想一下,孩子以前每天做家庭作业,或者在辅导班学习之后,学习和行为习惯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样小A的妈妈就会明白,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多刷题或者参加校外辅导班,而是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相配合。
好的成绩,绝对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还应该包括孩子受教育的环境、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好等。没有效率的学习,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差。
我还会告诉小A的妈妈,我做班主任这么多年,每年班级里都有几个学习特别出色的同学,他们什么辅导班都不上,就是课堂效率高,课下有问题及时找老师解决,会交流,懂合作。
与这些同学相反,也有经常上辅导班的一些同学,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效果依然不明显。
教育是有规律的,也是有科学和方法的。
三、帮助家长树立成长意识。
1.注重家庭阅读的习惯
告诉小A妈妈阅读的重要性,一个注重阅读的家庭,能够培养孩子主动、高效的学习方式。阅读可以拓宽视野,阅读可以引发思考,阅读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阅读的水平其实就代表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去,孩子会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加明显。
2.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
注重劳动的培养,热爱劳动的孩子品德也不会差,在劳动中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能够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
3.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
兴趣爱好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信阳光、积极热情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习惯成就好未来。提醒小A的妈妈能够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远离电视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成长无假期,学习,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