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茶点微小说故事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作者: 杨若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8:29 被阅读0次

很喜欢李白,喜欢他的才情,喜欢他的豪爽,喜欢他的自在。

有时会想,若是李白能手执一柄长剑仗义行侠,岂不更潇洒?

所以当我听到萧忆情演唱的《一剑天涯》时,就写下了这个短篇小说。

“若一战生杀,敢以长剑弑天下。”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长安夜下,护城河畔,一路火树银花,街上的人儿出双入对,影影绰绰。

林墨静立着,凝望着远处的花火。

当年的他,何时还会再回来啊。

还记得因为当年的一纸家书,他便火急火燎的赶回家中,母亲病重,想看到他成家,一向自由自在的他纵使有再多的不愿,也只能顺了母亲的意。

他前来提亲时,林墨躲在屏风后偷偷的听他那勾人心弦的嗓音,时不时还偷看几眼他那英俊的面容。

他就是那个才情绝艳,闻名天下的大剑客啊。

他说得很坦白,并没有什么倾慕已久的话语,只是告知生母现状,又简简单单的添了句门当户对。

此般原由自然不能打动林墨的父亲,要知道,林墨可是他最疼爱的女儿。

可林父依旧架不住林墨的一番苦苦纠缠。

林墨平日里最喜读他的诗,在反反复复的吟诵之中幻想他一身白衣,独饮风沙的潇洒姿态,期盼着有一天能与他共赏火树银花。

出嫁的那天长安城柳絮纷飞,他一身红衣,在漫天的柳絮中衣摆轻扬,一切都宛如梦境。

那一夜他饮酒如茶,入房时虽满身酒气,却依旧不减往日风华。见他靠近时林墨眉头微皱,便自觉地在地上打起了地铺,不久便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林墨细细看着烛火照耀下他的睡颜,从轻粉的薄唇到高挺的鼻梁,再到如玉般的面颊,轻颤的睫毛,柔和的眉峰。

林墨不知疲倦地看着他,内心按捺不住的雀跃。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睁开了双眼。

林墨没有躲闪他的目光,而是直直地迎了上去。

或许这就是一眼万年吧。

良久,他终于开口:“林……娘子可曾与我有过一面之缘?”

林墨微微颔首。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那一日林墨听说他来了长安城,便女扮男装上街游玩,幻想着与他偶遇的戏码。他喜饮酒,也喜观桃花,林墨便穿了一身绣着桃花的白袍,妖媚的同时硬是不失男儿气概。

林墨漫步闲游,对于路人时不时溢出的“妖物”“狐媚”等词完全置之不理。正游荡着,只见前方人头攒动,喧闹不已,林墨便上前一探究竟。

这一探,竟真探到了他。

就连林墨都佩服自己的好运气。

大堂之中,他正与朋友饮酒赋诗,围观之人正是因他而来。

他不过二十出头,但举国上下都知道他的仗义和才气,很多女子都暗自倾心于他,很多男子也都想与他为友。

见来者甚众,他便以己名“白”为题请众人赋诗。

林墨自幼聪慧好学,又一早就习得了模仿男子说话,便大着胆子站了出来,赋诗一首。

白纸如心洁,白衣似君心。痴情最是墨,愿身替君书。

此诗一出,众人纷纷叫好。

可他却眉头微蹙。

林墨静静凝视着他,他终于隔着千山万水,望进林墨的双眼。

“这诗虽辞藻华丽,但却意味不明,实在是添了些许小家子气。”

此话一出,众人哄笑。

这要是放在旁人身上,定是羞的不知该怎么办了,可林墨是林墨啊。

“小家子气也是气,要说其中意味,先生许是要细细品味。”

痴情最是墨,愿身替君书。

“既然有含义,为何不当众告知?”人群中有人道。

“是呀,何需这般卖关子呢?”“没错。”

人群中顿时喧哗起来。

林墨脸颊微红,紧抿着双唇,这一切都被他尽收眼底。

“恐怕这墨指的就是你自己,你当是有断袖之癖吧!”人群中不知谁高声叫嚷了一句。

“原是这般,我早看他狐媚不已,像极了祸国殃民的妖物。”

人们推搡起来,身娇体弱的林墨被推倒在了地上,一双玉手被踩了数脚。

不知何时,他到了自己面前,抱着自己迅速远离了人群。

感觉到胸前的柔软,他不禁轻笑,原来是个爱慕自己的姑娘。

“姑娘家在哪里,在下送姑娘回去。”他在一个无人处放下自己,问道。

“啊?呃……怎敢劳烦先生,多谢您今日仗义相救。”林墨可是偷跑出来的。

“姑娘家还是不要独自出门了,过于危险。”听不出情绪的语气。

“谨遵先生教诲。”林墨低着头,有些丧气的说道。

“先生后会有期。”林墨转身就走。

“娘子当日为何不告知夫君身份?”

“夫君若是想知道,自然会跟上来,不是吗?”

那人轻笑不语。

那一日,他确是跟了上去,望着她进了丞相府。

他这么做断不是因为仰慕,而是为了看着她安然归家,借此图个心安。

他不是沉迷儿女情长之人,只是此次寻找合适的妙龄女子时,知道丞相家有一孙女名唤林墨,正当妙龄,他便猜想那人是她。

至于这猜想为什么会应验,可能是因为缘。

婚后的耳鬓厮磨自然是有的,但因为母亲卧病再床,他只能日日守着,林墨也从不抱怨地陪着他。

看这二人夫妻恩爱,老人家不久后便含笑辞世。

送走母亲,他开始日日饮酒如茶,时而赋诗一首抒发丧母之痛,林墨便时常替他备着醒酒的汤药,并认真倾听他的诉说,欣赏他的诗歌,为他奉上适时的安慰。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他终于提出要出门走走,见见自己的好友。

林墨提出陪同,却被他借路途的艰苦劝住。

林墨自幼含着金汤勺长大,哪里经历过什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他孤身策马离了长安城。

这一走,就是数月光景。

要说久居深闺是寂寞,那独守空闺便是痛苦。

林墨和他,像极了水和鱼。

他归来时意气风发,兴高采烈,她也因为他的归来而兴奋不已。

天下的文人墨客甚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颇广。他的朋友越来越多,离一次家的日子也越来越长。

林墨爱上的是一匹野马,可她的世界里没有草原。

在与林墨成亲后的第二个春秋,他带回了一个女子,名唤扶幽。

这女子虽然相貌才情比不上林墨,却使得一手好剑法,又吃的了苦,不似林墨般娇生惯养。

林墨对这个女子的到来不发一言。

不久后那女子诞下一子,他欢欣雀跃,林墨也替他开心,但不知怎的心中挥之不去的伤感。

他归家的次数并没有因为孩子而变得频繁。

他似乎从未在意过什么,永远的云淡风轻,自由自在。

一人一剑一斗酒。

以天为盖月为友,孤单却潇洒。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转眼,他离上次归家已有两年光景。

林墨在这两年里学会了舞剑弄枪,惟愿待他归来能与他策马天涯。

今日元宵佳节,月圆如镜,林墨的思念之情不由得平添了几分。

而长安城外,那人依旧孤身策马,独自归来。

在林墨即将见到心心念念了七百多个日夜的男子时,不知何处飞来的火剑,斩断了长安的繁华,也斩断了林墨的念想。

只一夜光景,长安城千军铁骑过踏,寸寸故土便成砂。

他以长剑意欲弑遍天下,可却再也寻不回当年那个痴情的姑娘。

究竟有没有爱过她?连他自己也不明白。

那日被当众赋诗表白,他似乎不曾动心,因林墨不是第一个;那晚长久的对视中,他似乎也不曾动心,因他并非好色之徒;之后日日夜夜的陪伴中,他似乎也不曾动心,因林墨对他的好似乎与家人无差。

可不知为何,在离家的日子里,他对她愈加思念,思念她的一颦一笑,思念她为自己精心熬制的汤,思念她与自己一同赋诗的快乐时光。

那一夜他策马归来,心中早已将那姑娘念了千遍万遍,可如今寻遍长安,也不见半点她的影子。

白仍在,墨已无。

历经数月,叛军平定,长安复还。

他还是他,孤身策马,浪迹天涯。

元宵佳节,长安月下,他依旧仗义行侠,看一路火树银花,却依旧不见当年的她。

end

相关文章

  •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长安夜下,护城河畔,一路火树银花,街上的人儿出双入对,影影绰绰。 林墨静立着,凝望着远处的花火。 当年的他,何时还...

  • 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很喜欢李白,喜欢他的才情,喜欢他的豪爽,喜欢他的自在。 有时会想,若是李白能手执一柄长剑仗义行侠,岂不更潇洒? 所...

  • 老街

    谁曾住这家,谁在这喝茶,谁小楼牵挂, 谁落地哇哇,谁娶妻如花,谁月下情话, 谁雨夜策马,谁堂前白发,谁历经铅华, ...

  • 随笔

    当青梅竹马各自为家 谁记得那年花前月下 ​​

  • 长安 月下

    “小娘子,你这头花真美,叫爷好生瞧瞧。” 身边传来一阵酒味和男人喝的醉醺醺的调笑声。 陆四姐惊恐地回了头,到底是未...

  • 长安月下

  • 长安月下

    最近特别喜欢这四个字,每次提笔写下这几个字,都会让自己拥有特别的归属感,就好像在长安这一片月空下,我才有权利去...

  • 长安月下

    文/雨街 喧闹街景已闭关, 行者稀疏夜入眠。 唯有寄居考研儿, 灯下昏黄破万卷。 读写圈划不停笔, 一夜枕上未合眼...

  • 文案?

    月下的美人,寂寞的霜雪。谁又知,在霜雪背后,有着一只红梅向阳开的佳景 世人都晓王爷策马而去,只留蹄下长安花。殊不知...

  • 十六字令•归和蓝

    十六字令•归 归,孤身倦旅伴月回。人不寐,相思赋予谁? 十六字令•蓝 蓝,策马扬鞭身向南。秋已尽,枝头意阑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长安月下,是谁孤身策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c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