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35章:淡而无味

作者: 捧个大瓜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14:51 被阅读0次

    本章老子接着上一章继续描述“道”的整体特征。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来论述“道”,但从未有重复,而是层层深入,逐渐展开,使人切实感受到道的伟大力量。

    而他的论述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进行的。不仅在章与章之间插入一章专门论及,而且,在章之中不同的段落进行比较,唯恐人们不理解,遗忘”道|。不过,本章却揭示了"道“的另一个物征:淡而无味。

    原文:

    1.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2.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直译:

    1.谁掌握了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

    2..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语言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我解我读:

    1.

    这章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讲述大道的作用。也就是说,谁掌握了大道,那么,就能让天下人归附。因为,在大道得以施行的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不用提防,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屠戮和奸诈,生活是一片其乐融融,安泰、宁静的景象。这幅图画,是老子为我们描绘出的一个非常诱人的境界。有点类似于乌托邦理想的天堂。

    正因为“道”能产生出如此的伟力,因此,人们对于“道”充满了向往。对于掌握大道的人肯定是趋之若鹜。众人归附,”执大象“的人,顺理成章的便能成就其伟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对刘备印象深刻。

    刘玄德以一个贩席织履的破落户,冒充皇叔,手中无权,无兵,无大才,典型的一个“三无”流浪汉,竟然把天下搞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着实让人惊掉了大牙。

    不过,如果从“道"的这个层面上来言,刘备是深谙其”道“的。在被曹操五路大军追杀之时,他硬是要带着十万百姓一起逃亡。身边的文臣武将,莫不劝他放弃百姓、轻车快马迅速逃亡,否则必将为曹操所擒。

    众人都是焦虑盼着他拿主意,但刘大哥此时却如吃了迷魂药,坚决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与老百姓扶老携幼,艰难撤离,终于带着百姓们逃到安全地带。

    十万百姓啊,就此免遭大难。谁不感激他呀,于是,十万张嘴,齐声颂扬刘大哥的贤德爱民,口口相传,刘备一时火得一塌糊涂,就此天下归心。

    再加上平日刘备就以仁义之德去笼络人心,著名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早就传扬天下,因此,他在后来的惨烈非常的三国争霸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执大象,天下往“的另一个翻版。

    可见,得到了道,是多么重要,掌握了道,又是多么强盛。那么,”道“有如此巨大的伟力,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除了前面诸多章节中所揭示的特征之外,它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呢?

    2.

    老子告诉我们,大道能产生出翻天覆地的巨力,但是,它本身却是”淡而无味“的。一个伟大,一个平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谓是四两拨千斤,画龙只点睛。

    而且,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迷人的芳香,没有动人的旋律,淡之极淡,只有一个功用,而且是无穷无尽的功用,那就是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保天下平泰康安。

    这种论述使”道“所显现的特征,让我们不由自主联想到空气、阳光和水。这三者的最佳状态,就是淡而无味,正所谓净气无臭,明光无色,真水无香。

    空气、阳光和水,真正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恰恰这三者,是万事万物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有无,决定世上一切事物的生与死,兴与亡。

    如果按照逆向推理来看,老子在第十二章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伤)“,与本章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和结果。

    ”五色“、”五音“、”五味“,是令人目眩神迷的东西,以其强烈的吸引力令众人为之竟折腰,人们纷纷如飞蛾扑一般,舍身与它们相拥。

    真可谓是”乐与饵,过客止“。聆听动人的音乐和面对美味佳肴,谁不为之停步去欣赏之,品尝之哈。但是,过度耽于此,却会失去本心,从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大道”却完全与之相反,是“淡而无味”的。而且“泛兮,其可左右”,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用为治国,则国家安宁,用来齐家,则家庭和乐;用来修身,则精神饱满、心安体健。

    3.

    ”大道“的本色是纯朴的,平凡的,不引人注目的,因此,它作用于万事万物,也要求必须遵循本色要求,违背这一点,必将遭到”天谴“。

    在自然界,物过盛而当杀,非常平常。草长莺飞,过了头,便是衰竭。花红到极致,就是色萎凋零。月儿最圆时,也是它开始缺损的开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渴求一种大富大贵的生活方式,总想鹤立鸡群、卓尔不类。而对于幸福和快乐的贪有,恨不得天天都被它所包围,被它所融化。

    其实,这都是一种违道行为。更多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顺道而为,享受一种恬淡宁静和祥和。

    人们常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就是对道的深切感悟。也就是回归到人的初始状态。

    老子在前面诸多章节中,多次要求人们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什么是”赤子之心“?

    通俗的讲就是”傻子“状态,一种”难得糊涂“,一种潇脱,一种澄澈,一种豁达,一种不戚戚于贫穷,不汲汲于富贵的坚韧。

    婴幼儿天真烂漫,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名利纠结,所以,永远是快乐的,永远受人喜爱的。他们的心纯净如水,几近于道,故而老子是推崇备至,极力主张人们的心态要回归。

    可是,人们在社会中,被滚滚红尘浸染得太深,往往大祸临头时,才想起”淡而无味“的可贵。

    近年来包括现在,我经常看到一批批贪官们倒下的新闻报道。在正式公布对他们进行监察的同时,他们的人生已完全归零。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归零,还很可能是负数。婴幼儿初始状态,是一无所有。但他们至少还有远大的未来。而这些人倒下,不仅自己奋斗几十年的东西被剥得干干净,而且人生为负——蹲了大牢,不是负数是什么?

    因此,对于自己人生的把握,一定要使心态上回归到初始状态,切莫让人生回归到初始状态。务必牢切”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这时再去”致虚极,守静笃,淡而无味”,真的是回天无力了啊!

    4.

    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常的,而平常也就成了人生的正统形态。其实,这也是“道”的“淡而无味”使然。别乞求巨大的富贵,别指望幸福如拧大的水龙头那样成天哗哗啦流淌,更不多追逐声色犬马,被五音、五色、五味所羁绊。

    更多的是过着一种平和的生活。不孤注一掷,不想入非非,不铤而走险,这样,平常也就有了滋味,人生也就有了保障,幸福和快乐如春天的雨,丝丝飘洒,润心润情润魂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35章:淡而无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rj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