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世以来,历代解读人员众多,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兵法书,教人们如何去打仗。理由是本章及下一章就是论兵的。其实是误读。
老子在前些章一直讲道,阐述道的模样和原理,然后逐步将道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各种具体情况,教人如何去求道。他论述的基本手法就是对于具体物象进行哲学思考,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
战争,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最极端、最过度的现象,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因此,《道德经》不是兵书,而是一部哲学书,而本章,只是用辩证思维观点利用“战争”这一现象,来阐述“物壮则老”的道理。他是这样说的:
原文: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4.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直译:
1.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情必然得到报应。
2.大军所过之处,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3.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4.达到了目的却不自我矜持;达到了目的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了目的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了目的却出于不得己,达到了目的却不去逞强。
5.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有可能快速消亡。
我的解读:
1.
战争,是人类社会永远摆脱不掉的魅影。它的残酷性,灭绝性无与伦比。唐李华写了一篇《吊古战场文》,读来让人心胆俱裂:
浩浩乎,平沙无垠,凶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这篇文章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他描绘的古战场是一幅幅悲凉空旷、惨绝人寰的历史画卷,惊心动魄,催人肝肺。
开篇描绘的古战场的凄惨,与老子所述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如出一辙。都是讲战争毁灭性。所以,历来圣人包括老子在内,对于战争是非常厌恶的。
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人口急剧下降,田园荒芜,饿殍满地,赤野千里,了无人烟。简直是人间地狱。这都是拜战争所赐。
老子当时所处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互相残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目睹此惨象,老子一定是大加痛斥了。所以,他自然会更多加以关注。并断言”其事好还“,也就是说,战争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谁一昧使用武力,横行霸道,终将自食其果;滥用武力,必定自取灭亡。
这一段因果报应,很符合天道轮回之说,为人们所称道。常言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就是这个道理。他告诫人们要对战争慎之又慎。
当然,老子并不是反对振兴军事和加强自己国家国防建设,他认为在国防建设上加强军事戒备绝对必要,但不可以兵强天下,不可以用武力来侵略别人。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队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用武力建力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现在看当时那个势力范围版图,令人乍舌。
但是,铁蹄所到之处,血肉横飞,赤野千里,用刀枪剑戟建立的大厦,只不过是海市蜃楼,一转眼便灰飞烟灭。即使是凭武力建立的元朝,也不过百年就土崩瓦解,子孙后代依然被赶回大漠吃黄沙喝西北风去了。
2.
当然,因为人们的贪欲性,势必会发生战争。也就是说,发生战争是绝对的,不发生战争是相对的。当人们的欲望发生冲突,当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战争的爆发是势在必行的。
如果不得已用战争手段来解决纷争,那该用一种什么样态度解决呢?老子建议: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就是说,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行了,不能进一步扩大,不能用自己的强盛去过度攫取。
过则犹不及。要”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连用五个”勿“,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阻止迈向深渊的脚步。
之所以如此告诫,是因为事物达到一定巅峰状态,会很快走下坡路的。月盈而亏,日中而昃。炮弹射向天空,速度很快达到一个高度,然后片刻静止,马上就会快迅速坠落,越来越快。
因此,所有的事物,都有一个极限值,达到这个极限值就会发生逆转。欧阳修在《秋声赋》里也这样写道:”人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人们在不断强盛的同时,衰落其实也在同时滋生,二者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关系。达到一定的节点,就会相互转化。当然,强盛与衰败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由强到弱到衰,再由衰到弱到强,世上万事万物,无不在这个大循环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只不过,有缓慢与加速的区别。
懂得了”物壮则老“这个道理,那么,做人做事,就是尽量在强盛中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使其最大程度延续的时间长一些,久一些。
3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其久一些呢?老子认为要居安思危。在居处强盛时,明白自身的衰败也在悄然滋生。他的结论非常冷峻:”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他明确反对过于强大,因为过于壮大就撞到了大道的生死逻辑,是灭亡的前兆。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们从一个个破产清盘的企业上,就可发现这个”物壮则老“规律的影子。那些盲目快速扩张的企业,无不是在强盛时不能把控自己,到处铺摊子,乱投资,过于自信,不能审视自己存在的悄然滋生的衰败,一味贪多求全,求强,求盛,结果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收场。
有的甚至家破人亡,蹲了大牢。真是其兴也忽焉,其败也迅焉。令人扼腕叹息。有些企业,有些家族,始终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恐怕也是这个规律的桎梏。
所以,不论是战争也好,其他社会生活现象也好,从《道德经》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它能引起人们的哲学思考,并用思考所得出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做到善始善终。它是一部哲学书,而非谈兵论战的兵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