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拾遗《简友日记》慧园书屋(收༵录༵原༵创༵)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第31章:恬淡为上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第31章:恬淡为上

作者: 捧个大瓜 | 来源:发表于2021-10-04 17:20 被阅读0次

老子继续对战争现象进一步辩证论述,是上一章的姊妹篇。解读《道德经》有时就得上下章联系起来解读,方能贯穿文意,弄通老子思想的精髓。

这一章的内容较上一章,更加彰显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和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在他认为,四种伟大神物(人,地,天,道)之一的“人亦大”,是生命哲学的自然延伸,是“人为万物之灵”伟大思想的升华。

原文: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4.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直译:

1.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使用它。

2.君子平日起居,都是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的时候,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胜利了欣喜若狂,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3.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4.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我的解读:

1.

既然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那么,回避它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认识它,勇于面对它,并抱着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才能减轻战争带来的巨大危害,逐步消灭战争。

战争的危害性世人皆知,其惨烈和残酷,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也不为过。我们从唐朝李华《吊古战场文》中可见一斑。

·····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这一小段是具体描述激战的场面以及大战之后战场上的惨烈,读之无不惊心动魄,悚目惊心。

我眼前仿佛看见一个个鲜活年青的生命顷刻间成为鬼魂,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以接受的巨变。

而战争的角力性,参加战斗的几乎全部是十八九至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还没来得及享受造物主提供的一切,就如刚盛开的鲜花,遽尔殒灭,多么令人唏嘘痛心。

更为重要的是,“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

这些战死的每个兵士,身后有一大群社会关系,波及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给他们带来多么巨大的伤痛。而且,这种痛,不是一年两年所能消弥得了的。他们的亲人只能“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人口最糟糕的时期是有名的”三国时期“。别看《三国演义》将一众英雄人物如刘关张,曹操,孙权,诸葛亮和周瑜等写得有声有色,然而,正是这些英雄们将这一时期的中国老百姓置于水深火热和家破人亡的边缘。

公元157年,汉桓帝时,东汉中央政府曾做过一次人口普查,其时人口是5600万。但到了赤壁之战后,彼时的三国也做过一次人口普查,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总数合计只有140万。人口锐减了5400多万。用”千里凋敝“,”荒无人烟“这些词来形容也不为过。真正的是”任何现代武器,也不如刘关张的大刀长矛“。

这些,都是拜频繁的大小战争所赐。镜头再拉回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据官方统计,全球共投入兵力1.1亿人次,直接死亡人数5000万,伤2000万,直接财产损失(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1.1万亿美元。人类文明整个来个大倒退。战后20多年,参战各国才逐渐恢复元气。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频繁尤甚。他亲眼见到战争的毁灭性和残酷性,作为有道之人,他是非常厌恶的。故而大声疾呼”故有道者不处“。

2.

既然战争有如此惊人的毁天灭地的破坏力,那为什么人们动不动就热衷于发动战争呢?其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但大体上不外乎一个字:贪!统治者贪,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贪,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贪。

二战时希特勒妄图建立日耳曼帝国,发动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贪婪我国的土地和财富入侵。伊拉克萨达姆一夜之间占领科威特,觊觎其蕴藏丰厚的石油资源等等。

也有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使矛盾不可调和发动战争。这就如两个人吵架一样,开始唾沫星子乱飞,耍嘴皮子扯着嗓子吼,各不相让,愈来愈激烈,最后双方气冲斗牛,竟至于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最后两败俱伤,各自回家疗养。

著有《战争论》的德国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所谓的政治,通俗来讲就是吵架。只不过这种吵架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国家、民族等。

当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你不服是不是,不服就来干一架,于是战争就发生了。老子也认为人类根本就无法避免战争,就如寻常人等不可能不打架一样。

所以他说,”不得已而用之“。这个不得已,大有讲究。当国家和民族遭到外部侵略,处于最危急的时刻之时,那是绝对要拿起武器,全民皆兵,与入侵者决一死战。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毁天灭地,也要与之殊死决战。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的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正是有如此骨气所致。

但战争毕竟有巨大的破坏力,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做好心理准备,在战争进行和最终的结局上,更要”恬淡为上“。一言以蔽之,就是”胜不骄,败不馁”。用老子的话来讲,“胜而不美”。不自鸣得意,不仅如此,还要用丧礼的仪式,善待对方战死的兵士。

这是老子论兵思想最光辉灿烂夺目之处,比西方文明早了近二千年。他的这一思想,只是不符合历代封建帝王和一些野心家、阴谋家、战争狂人的口味,才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实在令人可憾。

但他的预言无不灵验。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希特勒乐于杀人,奥斯威辛集中营,建有灭尸炉,每天都有大量的犹太人被焚烧,杀人如草芥,希特勒本人最后也是自杀于地下室,被人焚烧。日本军国分子被国际法庭审判,上了绞刑。

中国古代最坏的典型就是秦国白起和明代的常遇春。白起一夜之间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白本人没多久就被秦始皇赐死。民间传说他死后还轮回在饿鬼、畜生、地狱的三恶道中受到长期的苦报。

当然这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迷信。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其手段之残忍的憎恶。四十万降卒啊,就是四十万头猪,一夜之间杀光,也是异常费力的,何况是人?可见当时他的凶残和毫无人性了。

而明初大将常遇春也是一个杀降上瘾的怪物。这厮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朱元璋最得力的猛将之一。可是,就是喜欢残杀俘虏。

朱元璋每次苦口婆心告诫,他却依然置若罔闻。可是,人管不了,天管之,常遇春在率军北伐元朝时,在一次战役的前夜,突发暴病而亡,时年仅四十岁。

不仅个人有大道的制约,就是一个国家常用武力炫耀于天下,也是不长久的。想当初,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横跨欧亚大陆,其版图面积惊暴眼球。

但是,嗜杀成性,大军过处,往往屠城。虽然表面上征服了别人,其实是埋下祸根。成吉思汗死后不久,很快分崩离析。就是最后建立的元朝,也时不过百年,最终被徐达的大军又赶回老家喝西北风,吃黄沙去了。

3.

因此,对待战争,尽量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能不使用就不使用,能轻用不重用,能小范围解决就不大面积展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不使用武力解决。

孙子兵法《谋攻篇》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这位与老子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军事家,其思想体系虽然各有千秋,但最终愿望都是好的。老子是特别讨厌战争,能不用则不用,显得有些消极。

这也是老子不为历代统治者青睐的重要原因。孙子则不同,他主张以战止战。运用各种军事政治外交手段,通过战争来消灭战争。表面上显得更加有积极意义。

不过,老子其实有一点被世人忽略了:那就是没有将《道德经》前后连贯起来解读。比如”三知三守“。知其雄守其雌。

老子提出不轻易动用战争手段,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来看待战争的。自己强大保持一种谦恭的姿态,不以武力进行恫吓和威胁,不以强凌弱,恬淡为上,只要战争达到预期目的,就快速止战,并以丧礼仪式善待对方阵亡的将士,这就是传说中的仁义之师。

有此仁义之师,就可无敌于天下。拥有仁义之师的国家,就可充当世界文明的领头羊。因此,他的这一思想实在具有前瞻性,竟然超前了二千多年,不得不让人骨折式膜拜啊!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主题。老子的这些论兵思想尤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带来了兵器装备的日益高科技。

可以说,现在进行战争,交战双方没有赢家,只有共同毁灭。

爱因斯坦曾预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和木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老子关于战争”恬淡为上“思想的可贵。

相关文章

  •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第31章:恬淡为上

    老子继续对战争现象进一步辩证论述,是上一章的姊妹篇。解读《道德经》有时就得上下章联系起来解读,方能贯穿文意,弄通老...

  • 班费详情

    十月打赏文章后续。 已累瘫,不想再说些什么,大家随便看看吧! 11.《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32章:知止不殆...

  • 《道德经》|心无烦恼

    《道德经》用它短短五千字,讲述了天地宇宙间的玄妙哲理,这本书可以作为道德与智慧的启蒙之书,也是学习哲学的必读之书,...

  •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原文: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道,不得已而用之,...

  • 道德经·第31/81章 - 恬淡为上

    道德经·第31/81章 - 恬淡为上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

  •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32章:知止不殆

    老子在上两章具体谈兵论战,俨然一个军事大家在侃侃而论,以致于后世解读之人,误以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这让人有些哭...

  • 恬淡为上

    今天去一家超市买水,店老板在找我零钱时说,他的零钱快没有了,因为他每天的零花钱都是有定量的,我打趣他说,进的钱没有...

  • 恬淡为上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

  • 共学《道德经》第31天

    共学《道德经》第31天2022年3月18日 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 【原文】 夫唯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

  •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第36章:柔弱胜刚强

    一般来说,读一本书,就要深入读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不能断章取义,必须有点有面,前后左右深入研读,方能其义自现。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第31章:恬淡为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gi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