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435天#
以前作培训的时候,总想着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那就多讲点儿。真的是恨不得把我知道的都讲出来。
实际上这是很不现实的。
听众也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比如这个是不是我想要的,这个对我有没有价值,这个能不能帮我升职加薪?
成年人学习,就是看对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看老师讲的多精彩,内容多新颖。
只有双方的目标契合了,彼此才会有收获最大。听的人听到了想听的,说的说出了想说的。
能把一个知识点讲透、讲明白,听的人能掌握这个技能,不质疑、无歧义,马上就能用得上。这才是讲课的最高境界,这才是高效能。
提升效能,就应该提高单位时间的有效产出。1小时讲了3个知识点,没人记得住,没人用得上,想用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问题。1小时听课时间相当于白白浪费。如果1小时就围绕一个知识点来讲解,把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都讲透,再加上课堂的模拟演练,大家互相观察点评,这样的收获肯定比只讲不练效果好。
如果他们还想继续听的话,是不是这件事儿就有后续结果了呢?如果你在做企业培训的话,业务也就有着落了。
过去听老师讲课,总感觉磨磨唧唧的,怎么就不能多讲一点儿干货呢?其实夹带上那些故事、段子,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这些“干货”。
想干好一件事,你得知道方法论,好的方法论高屋建瓴,高瞻远瞩。95%的人在摸索的东西,多已经有人摸索过了,而且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操作流程,只要照着做就足够了。
提高效能,方法论很重要。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要分组,感觉别人分组之后效果也特别高。后来就开始模仿,知道原理和方法论之后,做起来会更加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