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说,诗起源于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因为回味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也是一种审美的情绪;因为回味,年轻的岁月被沉淀和升华出诗歌的隽永。
当下的校园,有一种“空心病”从大学生群体逐渐向高中生、初中生甚至个别小学生蔓延。某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创伤,生活和个人条件也比较优越,但内心却非常空虚、焦虑而又迷茫。这就是所谓的“空心病”,它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缺陷所引发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不会感动,没有感恩心,缺乏是非观念等等,他们在求学和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都只是作为应试提升学历的垫脚石,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联。那么空心病应该如何疗愈呢?[8]
语文新课标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母语学习的根本目标,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关键是交际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基于正确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能力。[9]
笔者认为,参加社团活动,特别是文学社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能够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治愈空心病,因为真实情境的阅读写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丰富的个人意义,并且从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2024年五四青年节,洛社初中先锋文学社即将迎来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著名学者傅国涌先生为此写了一段寄语:“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审美方式,从《诗经》到《荷马史诗》皆是如此。文学是奠定一个人审美趣味、人生格局的基石。文学中没有黄金屋,却有着天高地阔,通往无限可能性的康庄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