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哲学之光
哈尔滨游记·文庙与极乐寺

哈尔滨游记·文庙与极乐寺

作者: 定盘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06:34 被阅读9次

            哈尔滨是个很棒的城市,不能离去的时候好像没来过。

            我走过很多地方:西安、郑州、洛阳、开封、大同、灵石、五台、云台、太原、济源、日照、青岛、上海、北京…听别人说起来这些地名的时候,自己都会心头一笑。感觉去过的地方又瞬间鲜活起来。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诶杨老板你觉得哪哪哪儿怎样怎样?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又好像没存在过那些地方。这和没去过有什么区别吗?所以说不能离开哈尔滨的时候好像没来过。以后每一周末我都会抽一点时间写一篇游记。

           本次行程是文庙——极乐寺——道外张包胡同。早晨七点半出发,大概地铁半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军工,出地铁站的时候周围景致如学府三无二,仿佛感受不到竟有一座规模相当的文庙在附近,路倒是越走越安静。走过了几个小区,忽然眼前就出现了一座影壁,知是文庙,却不知

            缘何修立皇家制式的红墙黄瓦。文庙并不收门票,扫一下证件便可出入。抬腿跨过文庙门槛瞬间,恍惚有似曾相识之感。不知是那次山西静升王氏邸院的参观印象过于深刻,还是我早就神游过文庙。清晨的文庙没有太多参观者,正是拍照留念的好时候。三进的院落是传统的中式庭院构造,若不亲自走过一尺尺石板,绝不能明白文庙远观和实际大小的天渊之别。

            我没有请导游讲解,代之以手机念给我听一篇导游词和网上的百科。第一进院东西各有一牌楼,和中央棂星门合称“三楼”。棂星门前有一座状元桥,桥下是泮池,桥前是方才那座红墙黄瓦。棂星门后立有一尊孔子铜像,两边松柏苍翠,在这个仍算不上春天的时节里绿的那么自然和古老,掩映着东西东西开间和孔子像后的大门。绕过大成门进入中院,东西两侧有张学良题字的石碑,中院从感觉上是最大的,院内古树已参天,不知道七十二圣贤的儒家思想是不是也已根植此地,亭亭如盖。可以想象如果是仲夏时节,坐在庞大树荫下,也是静心修性的消夏好去处。到此终于见到大成殿,也更加确信了此行决定的正确。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某些场景似曾相识?明明从未到过,却又好像这地方已经经过无数次。看见大成殿的瞬间我就相信了自己的梦境。原本以为那个地方是北京的太和殿,不想大成殿的白玉围栏和重檐斗拱来的更加熟稔。旅行本就是三分看景,七分想象。不知道在那个不破不立的年代,无人修茸的大成殿旁,御道长满青苔,白玉栏杆的风雨刻痕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或许就应该让它这么破败着。翻修成新的宫殿这件事好像徐娘半老:给她打扮叫风韵犹存,给她整容那叫给老黄瓜刷绿漆。有时候古迹就是这么回事,民国的时候尊过孔,也倒过孔。倒的人和被倒的人都已不再。现在只剩下了游客还逗留在此,唏嘘不提。后院崇圣祠大小形制都不如中院,值得一提的是崇圣祠门前有葡萄老藤搭建的一条走廊,想来不论冬盖白雪还是夏铺绿叶都该是绝美景致。左边开间用作办公,右边一个开间现做为鄂伦春,赫哲族等四小民族的民俗博物馆,没有过久停留。

           文庙的美,既在于它隐外秀中,清静幽雅;又在于建筑风格上不仅延续了清朝殿庭的建筑模式,同时混合民国时代百无禁忌的自由之风。大成殿的九级汉白玉御道,描龙画凤的金瓦彩绘,十一开间形制、屋顶十飞檐在前清应该是不可想象的吧?斗拱结构配上钢筋混凝土也自有它的妙处。就好像敲锣打鼓的乡下戏台上多出了音响和电子乐。没有俗不可耐,反而生机焕发。

            最后走的时候我看到棂星门旁边有一棵非常漂亮,挂满了红绸的树。细看都是些曾经忐忑的学子挂上去的怯生生的梦和羞涩的青春。

            原路返回向西而行,不远就是极乐寺。与文庙大不相同,极乐寺“未见山门便闻其声”,转过一个街角,从近到远一水的佛像和香火店。耳朵里隐约唱着大悲咒,空气浮着檀香的味道。售票处外面徘徊着不少有些残疾的人。或者等你靠近,或者靠近你的时候双手合十念着阿弥陀佛。有一个残疾大叔估计看出了我也是穷学生,一边从我身边擦肩而过一边试探着问我是否能给他一毛钱。他职业化的说着卑微的台词,却并不抱什么希望样子像极了百年老店里的资深伙计。郑重其事而又轻描淡写。抬头看极乐寺的山门,极乐寺三个字古体描金,左右书写“法轮常转”。如同任何一处佛门,庄严质朴。跨过山门正对天王殿前香炉,左右有钟鼓两楼。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朝朝暮暮一钟锤一鼓槌的敲着撞着,直到不多不少一百零八下响完。门口挺大一包檀香只要五元,这样廉价,寺务处怎么盈利呢?别的寺庙会嗤之以鼻吗?

           此时大约上午十点,不时有香客进出,寺内僧人着灰衣,义工蓝衣,左胸前挂一块“南无阿弥陀佛”的红色小牌子。多以老年人为主。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三圣殿,再往后走就是藏经阁与三十二应长廊。极乐寺供奉的神明与其他佛寺无二,不再赘述。中国不知有多少佛寺,有的地方僧侣口才胜过华尔街证券人,有的地方出家人却一身铜臭,有的地方上一炷香千元万元的都有。种种此类尤其在风景名胜名山大川不胜枚举。而极乐寺的义工似乎只会微笑和阿弥陀佛。藏经阁里一位老奶奶跟每个人说每一句话前都双手合十念一声佛号。我问她:供奉是谁,藏经什么。她也如此回答。不知道五台山的和尚会不会自惭形秽?我想这里的僧人如此简单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义工的自发性和非营利性吧。

            沿僧寮往前,经过了著名的哈尔滨佛学院,眼前高耸七级浮屠塔和两座功德碑。再往远看去是巨大摩天轮。游乐园和极乐寺一墙之隔;各式佛堂和二十四孝长廊一步之遥。不知是佛教同化了传统孝道,还是孝道被佛教吸收。但至少看起来的景色如此和谐。多么希望这份平和可以长久持续下去。站在国内最大的寺院广场前,左侧有一个宝鼎,正面看来有一个超过十米的巨大阿弥陀佛金像,据说是香港的信徒捐款修建,价值不菲。听义工说:佛祖胸口的“卍”字标志最早是武则天读作“万”的。不禁对这个开创了不少第一的武氏皇帝稍加敬佩。从佛像前经过,此时已接近中午,身边人渐渐多起来,大多都对着佛像拍完照然后跪拜烧香,脸上带着或虔诚或审视的表情,口中念念有词。此时的我已显得有些特别。身处极乐寺,我能感受到寺僧的善心,感受到佛像的庄严。却不觉得自己有所祈求,或者说已经不再相信神力。想想那些曾经在文庙挂红绸求金榜题名、在大雄宝殿前往宝鼎里投硬币的少男少女。突然想起了一个曾经很信佛的人。跟所有小说故事一样,他有很多故事,一心向善却业已不在。不知道他的佛有没有送他去极乐世界,他的佛有没有失约?这次来佛寺我没有拜佛。只是坐在白玉台阶上被有关他的记忆带走。一边望着香火如织,一边默默念着他的名。极乐寺几乎每个大殿檐角都挂有铜铃。这些铜铃厚大,十字形的铃舌碰撞的声音浑厚且悠扬。一阵清风,叮咚作响不止。

            民国十三年修成至今的极乐寺经历过很多波折,但如今已看不出沧桑和磨难的影子。主持也已经延续到了第七任。仿佛极乐寺的香火从来没有中断过,仿佛这里从来都保持着宁静。也许在香客眼中,极乐寺就像等待游子归来的母亲。只是不再老去,也不会失约。从极乐寺山门出来,感觉温度上升了不少。十元的门票就将极乐净土和门口乞讨的、贩卖的等等一众划清,泾渭分明。肚子的抗议让我顾不上更深度吐槽,直奔道外吃饭。 转了一趟公交,顺便看了看道外三道街:山东“郝”汉为父母建造的宅院、闯关东闯出来的大宅、民国大浴场、道外大剧院、伪满洲银行……有多少个门窗就有多少个故事。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上演着不同的喜怒哀乐 。你我也是其中之一。比较幸运的是我们能属于“喜”和“欢”的一种。

            中午在张包铺吃的午餐,上个世纪张姓天津人来此卖包子,开创了这一品牌。一百多年里多次易主,张包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张掌柜。只有牌子上描金的“童叟无欺”和独特的手艺被人们承认、认可。最终流传至今。并不像有些店铺,张包铺的服务员没有因为我是网络团购用户就有所怠慢,他只是和所有的百年老店一样对所有人都怠慢着(笑)。程式化的接待流程还有食品的质和量,都体现出了老店的独到。总之最后满意的拍着肚皮打着嗝离开了张包铺。

           吃完饭后地上开始零星有湿润,索性去另外一家“百年老店”剪头发,和学校里的理发师水平高下立判。甚至收费还比学校便宜些。坐在窗边摘掉眼镜听剪刀悉悉碎碎的声音和几不可闻的雨点声,终于喜欢上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相比较上海的匆匆浮华和北京的大气涵养,哈尔滨的人情脉脉独胜一筹。不到一天的时间,两三景点。若干年后即使没有照片和门票证明我来过,我也终于能对自己说:此行不虚呢同学。 

           这趟旅程没有提前做详细规划,只是前一晚大略查了一下路线和公交。对景观和建筑的解说主要依靠手机朗读网页和百科,竟然也十分满足。我认为旅游的时候作为外行人,看热闹就行,不必要什么都要懂。因为美有不同的标准,但是美的感觉一定是以相似的方式传达到你心里。 历史景点尤其如此。旅行时候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纪念那个当年破土动工的人,从来都是体会这个一路思考的你。

            现在能记起的最早一次游记是记录小学的时候去某山里的炮兵基地。文中最后一句话是车子缓缓驶出大山,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旅行。作为小学时代的范本被同学模仿了很久。也许由于性格原因,

            在我身上和谐并存着平日里的懒散和血液里对旅途的向往。有人告诉我说旅行不就是从你呆腻的地方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觉不觉得这话有点消极?

            古人云:生如逆旅。每一个在旅途的人都是不满足于把自己的人生交付于平淡的生活的人。旅行的意义是让人在有穷尽的时间里能看更多的风景、见识更多的人情风土。你走过的街道,登上的台阶都如此真实;你呼吸的空气,你触摸到的阳光都有点不同。陌生的城市、喧闹的街,空旷的田野、河边的船,翻过一座还有一座的山和沟壑。走的路愈多,人愈沉静。也便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沧海一粟。       每一寸你走过的土地上都会留下你的脚印。我读过一个故事:所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灵魂都会回过头把所有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去捡拾地上的脚印。你不必担心会迷路,当你再走回当时的地方,即便是时过境迁,沧海变桑田。只要你再到那个地方,脚印就会浮现出来。

            那我就多走远一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尔滨游记·文庙与极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um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