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时代·百家的争鸣

作者: 画眉山居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21:21 被阅读0次

刘邦大帝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摘了儒家士子的帽子,往里面撒尿。孔老夫子如果知道这回事,估计要气地头上凹下去的坑也鼓起来,拿起他画像上的那把长剑,去敲刘邦的头。

虽然刘邦大帝是调皮了点,但是在乱世,儒家确实不大受人待见,能占的市场份额不大。儒家的创始人物是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要往高深里讲,内容很深邃,和老子的“道”一样,天下万物,宇宙乾坤,都可以归纳到“仁”里面去,要往浅白里讲,就是说要爱自己,爱别人,大家手拉手,你一口我一口,同筑地球村。可是乱世需要的是撸起袖子干实事,一言不合就“你瞅啥”的人物,你要一个人一边提着刀子砍人,一边又去爱被砍的人,虽古之圣贤,恐怕也做不到,更何况天下芸芸屁民——鳄鱼倒是能做到,它总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嚼着肉骨头,以及突然想起我们家小兜兜也做到过,它有一次啃肉骨头,骨头比嘴大,吭哧吭哧半天,因为嘴张得太大,不小心从眼睛里挤出了泪水。

然而后世儒家最能变通,反正笔是自己的,最终解释权归我,于是王侯将相,拿刀砍人,那是“解民倒悬”,虽然流了血,可那是因为这个摊子太烂了,不把它完全打破,杀崩,就不能建一个新的大同世界。当然这是后话,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并没有这样的观念,哪怕刘邦大帝的传记里,也好像并没有提大帝起兵争天下,是为了天下老百姓,不过是没法活了,一不小心走上了造反的路,越走越深,不好回头,而且发现自己这条路可以走得得心应手。倒是项羽有一次对刘邦说过:“天下匈匈数岁矣,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但我深深地不觉得项羽这是真的心里有天下百姓,因为这哥哥是个动不动就屠城的家伙,他这么说,要么是背后的运营团队,教他打一波感情牌,演给两边的人看,项王是多么仁慈,心里有百姓,不像刘季那崽子;要么是这哥哥觉得这战争打地太累了,自己真的不想玩了,于是突然智商余额不足,回归到动物世界,学两只大猩猩争老大,天真地真想和刘邦决一雌雄。

虽然我这篇文字里,对儒家不乏调侃的话,但是在我心里,儒家是很崇高的,他们的政治理念虽然不切实际,难以实行,但是政治理想是光明而宏大的,“仁”与“天下大同”的思想,放之今日世界,也毫无褪色。

孔老夫子在那个时代,汲汲着想把那个乱世重新整顿成一个秩序世界,是无比伟大的,刨除他老人家的政治抱负不谈,孔老夫子以其哲学思想,学术思想,教育思想,作为我华夏民族万世敬仰的圣人,光耀千年,可谓无愧!更何况继之以孟子的浩然正气,我华夏千年文明,取泽于孔孟者多矣。后世的儒家,其实是杂糅了百家精粹,又不断地看帝王的脸色,适应时代的潮流,华夏千年以下的学术,虽笼统的冠以“儒学”的头衔,但其实更应该说是“华夏之学”,这华夏之学中,有儒有墨,有法有道,有佛有俗世之学,今日屁民,一叶障目,不见我华夏文明的精华处,动不动把一些文化里的糟粕放而大之,并甩到孔孟头上,喧嚣着“孔孟误我华夏几千年”,以显示自己读了几年书,多知多能,却不知道,他们这种行为,不但无知,也可以说是无耻了——无耻,俗称臭不要脸!

同时又是从孔子开始,受教育不再是贵族阶级的特权,民间士子,只要拿上束脩(即干肉一束)当学费,就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而每一个时代的变化,总是先从思想的变化开始,从周以前的贵族政治,到汉初的草根时代的转变,可以说,其发微之始,便是孔子的“有教无类”了。

孔子之前,有老子者。传说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并对老子评价很高,说他老人家像天上的龙。老子和后来的庄子,合称“老庄”,是战国时道家的代表(此道家不同于后世道士的道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德经》,庄子的著作是《庄子》,也叫《南华真经》,又后世学者考证,《道德经》应非老子著述,此处不多摘抄。道家思想,讲究出世,在政治上,尚“无为”,在个人作风上,尚“自然”,讲究顺应自然的变化。

孔子之后,则为墨子,墨子出生较低,他曾受儒家教育,后独立成派,他的学士团体,是为“墨家”。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据我理解,有种把孔子“仁”的思想通俗化的感觉,所谓“非攻”,是说大家和平共处,不要打架,但你要打我,我必还手的意思,有种把老子“无为”的消极不设防,更进一步成积极防御,所谓“正当防卫”是也,与后世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抵抗”的思想,颇有精神相似处。墨家学子,多是底层士子,所以在当时乱世,墨子拥虿颇多,与儒家,并称显学,甚至于孟子都酸溜溜地说: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墨家又有西方宗教的特色,有个领导,号为巨子,内部组织严密,墨家士子,不但要接受世俗帝王的管理,更要接受巨子的领导,“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家对后世影响很深,所谓侠客者流,颇渊于此,而我华夏千年的铮铮骨气,更是杂采孟子“浩然正气”,与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之概。

孔墨之后,到战国大争之世,更是百家争鸣,显名者如儒、墨、道、法、兵、名、农、阴阳、纵横与杂家。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到来,直至今日,也未见如彼时一样思想繁荣的时代,而随着百家的争鸣,各大战国合纵连横,纷纷争争,一个草根时代,从贵族时代中产生!

相关文章

  • 草根时代·百家的争鸣

    刘邦大帝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摘了儒家士子的帽子,往里面撒尿。孔老夫子如果知道这回事,估计要气地头上凹下去的坑也鼓...

  • 第一课 先秦诸子争鸣

    第一课 先秦诸子争鸣 轴心时代,百家争鸣。 什么是轴心时代?什么是百家争鸣?他们对我国文化有怎样重大的影响? 我们...

  • 微博-商业至死

    初见面时觉得你带来了时代的变革,草根与大V之间零距离,言论极度自由,各种思潮畅所欲言,好一副百家争鸣的盛像。可后来...

  • 我所理解的百家争鸣

    我所理解的百家争鸣 蒋国良 一、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 百家争鸣发生在礼崩乐坏,权力下移的春秋战国时...

  • 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过度的混乱,衍生出了许多的门派用以治理天下,最著名的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儒道法墨这四家。...

  • 百家争鸣,谁能拯救天下?

    我认为在春秋战国这一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时代,应该采用及时切换学派思想的做法来治理国家。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在礼崩乐...

  • 诸子百家时代,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最产思想的时代?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但最产思想的时代,却是诸子百家时代。 那个时代大师崛起,儒、道、墨等诸子群起,百家争鸣,百花齐...

  • 16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中国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百家争鸣,他们互相批驳又互相交融,衍生出来的思想对后人的影响源远流长。 位于齐国...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时期,历史上称这为百家争鸣。我们现在常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与此有...

  • IF世界—尚武

    “大唐,是我国最鼎盛的王朝....” 历史老师攥着课本对着学生们开始讲述那个时代,那个百家争鸣、天朝崛起的时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根时代·百家的争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w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