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一、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临床表现与病因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断上腹部(剑突至脐孔之间)出现上述症状,经检查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排便后不缓解(除外肠易激综合征)。
(二)继发性消化不良
由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部病变,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慢性胆囊炎)、胰腺(慢性胰腺炎)等腹腔器官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所致。
三、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
2、影响生活质量时对症处理,按需服药,避免长期服用对症药物。
3、生活调整,少食多餐。
4、避免服用NSAIDs等胃粘膜损害药物、聚乙二醇(影响胃排空)和影响消化道蠕动药物。
四、药物治疗
根据FD分型给药
(1)上腹痛综合征:抑酸剂、抗酸剂
(2)餐后不适综合征:促动力剂、消化酶、微生态制剂。
(一)非处方药
1、对食欲减退者可服用增加食欲药
2、对胰腺分泌功能不足或由于胃肠、肝胆疾病引起的消化酶不足者可选用胰酶片。
3、对偶然性消化不良或进食蛋白质食物过多者可选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
4、对餐后不适综合征可选用胃动力药,其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增加胃排空速率。
(二)处方药
1、消除病因是治疗消化不良的前提,然后进行药物治疗。
2、对餐后不适综合征可选用莫沙必利。
3、对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症状,可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
4、对上腹痛综合征可口服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常用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两大类。
五、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
2、消化酶和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
3、抗菌药可抑制或杀灭助消化药中活菌制剂的活性,使效价降低;吸附剂可吸附药物,降低疗效,如必须合用应间隔2~3小时。
4、干酵母和乳酶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但不可过量服用,过量可能发生腹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