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到一点,睡意朦胧,林丹还在写笔记。
昨天大家和廖老师一起吃饭,聊大家的选择,大家的准备。而我,只是觉得五味杂陈。
还是去想想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吧,我想,那或许会让我好受一些。
从公元一九六到公元二二零,为建安年间,这时候主要是曹氏掌权,而此时的文人代表主要是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期间的文学作品特点是政治理想的高昂,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以及通脱的态度。
看过三国演义之后,我怎么也想象不到曹操会是那个王沈在《魏书》中说的那样“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周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的那个人。我以前对他莫名有种偏爱,因为他说的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让我觉得他有些孤独,有些悲凉,让人觉得似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那样的,害怕付出太多真心却又遭到背叛,他与我们不同的,只是从一开始就杜绝了这样的可能。他的《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个时候,我似有看到他临江而立,意气风发的情景。但是,当我后来又看到电视剧里他为了保全性命,不惜错杀其伯父一家口人的时候,我又觉得似乎他的生性多疑才造成了他的孤独。昨天看到后人对曹操作品的各种评价之后,我突然觉得,其实我们不应该去架空一个即使人物,只有在我自己尤其熟悉那样的历史情况,也熟悉曹操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那么一些可能去对他这个人做一个也许还不那么有资格的评价。
再来看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以前从曹植的七步诗中,读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时候,我在想,对啊,你个曹丕干嘛那样残忍,连你的弟弟都不放过,你看人家曹植,还念及亲情呢。而今,我却不再那样想了。曹丕在二二零年代汉自立,为魏文帝。可是从他的诗中,我却觉得他不开心。和将士摆宴庆祝,他会突然由心底生出几分绵延的伤感;看到船士与新婚妻子分别,他会想到他们的相思之苦;他也会触景生情,抒发豪言壮志……这样的曹丕,我讨厌不起来。试想,如果一个人他看得见将士,看得见黎民百姓,看得见人间百苦,他能坏到哪儿去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人们早已曹丕的帝王身份,可是从作品来看,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且从曹丕后,文学作品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形成。后人说曹植对文章的影响很重要,锺嵘在《诗品》里说:“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孔子,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而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公分一斗”。可是我还是比较赞同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的:“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
从客观来说,我还是比较钦佩曹操这个人的,不仅是他的文学成就,还有他能让王粲刘桢蔡琰等人为他所用。建安七子孔融、应玚、陈琳 徐干 王粲 阮瑀 蔡文姬 刘桢都归附曹操,只不过后来孔融等人却皆为曹操所杀。
在二四零年到二四八年,为正始年间,司马代掌权,此时的魏晋玄学开创,何晏王弼为代表。而正安文学代表为嵇康阮籍。暴政与乱世之中,他们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制的虚伪,述尽心头的苦闷。是的,他们也还想着报效祖国为民出力,施展才华,却无路可走。
三一八年到五八九年,是南方五代,北方十六国的乱世。北方,后来北周平了北齐,而再后来的隋又灭了北周,平定南方的陈朝,终于完成了统一。在这期间,东晋谢灵运的山水诗、晋宋易代之际陶渊明的田园诗、宋代鲍照的七言乐府和这时期的南北朝民歌、齐梁周颙发现汉语四声,沈约将四声运用诗歌声律中,与谢脁、王融等共创了永明体,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声调和格律,成为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形式。此外,三大文学集团的形成,出现了艳丽的宫体诗,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创作的主流,艳丽词句表现宫廷生活,这种风格知道初唐时期,才被初唐四杰根本改变。
放眼望去,确实,我们的生活与过去极为不同,可是看看大家的生活状态,有的为前途迷茫,有的为功名奔波,有的仍在叹怀才不遇,有的在为爱痴狂,……难道不是之前所说的那样吗,不论时空如何变化,人的本性永远都在即使的潮流中一如往日。能怎么办呢?能怎么说呢,因为这就是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