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小孩儿跟着名师学乐器,每天要练琴,他对孩子说:你每天练习的这一个小时,别的同学都在学英语学数学,时间久了你就和别人的差距拉开了,所以你要每天更努力的学习。他家孩子还挺乖巧的,虽然还小,但是目前看学习及乐器都坚持的很好。另外,他也报了英语和数学的辅导班,还有一些兴趣爱好班。
同事说的时候是想表明他有跟孩子讲道理,并不是压迫孩子。但是我听了吧,一边羡慕他家孩子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毕竟这都需要财力和人力支持,另一方面心中很是焦虑,毕竟我也当了妈妈,听同事讲报班、讲升学、讲学区房头头是道,自己还是一头雾水,好像自己没有那么合格。
以前和闺蜜聊天说毕业后要不要回家乡,当时开玩笑说,要是回去,等咱孩子高考会不会埋怨咱,毕竟每年一百多万考生的省份就这么一个。当时我还不在意地说:当年他妈妈能走过来,他也可以的。然而真到生了娃,总感觉自己对于教育、对于“鸡娃”很难做到无动于衷。一再告诫自己,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但是还是希望自己能提供给他更好的资源。
对了,我同事还考虑等孩子小升初的时候换个工作换个城市,毕竟这样与孩子同台竞技的人数就少了一多半,孩子考上名校的概率高了很多。晚上和老公讨论这个话题,我老公说:你问问他到时候学区房打不打算卖,到时候能不能卖给我们。我:这...要现在开始准备吗?
顺便交代下,我同事家小孩才小学二年级,我家妞还不会说话。“全民鸡娃”的说法我还以为是夸张,这样看来自己也难以落入这个“套”。那么,到底赢家是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