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以至千里
今天参加了几场技术面试,心里有诸多感触。
1 工作年限 vs 工作经验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有的人工作了十几年,但真实的工作经验只有一两年,后面的时间只不过是他把自己最初掌握的能力不断重复。
我和同事对今天要面试的简历充满期待。来面试的求职者里面,有一份简历我们都挺看好,硕士学历,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国内知名的985高校上的,15年工作经验。单从学历来讲,别说面外包,就是来面各大厂的正式员工也毫无问题。然而实际的面试表现令我们大跌眼镜。一方面,号称具有7年安卓领域工作经验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很多原理性的技能都不了解。另一方面,个人的反应不太灵敏,遇到问题经常卡壳,沟通的体验很着,更不用提对他写在简历上的性能问题处理经验了,完全讲不清楚。作为面试人员,遇到这样的求职者,只能果断淘汰。
对于个人而言,一定要经常询问自己,究竟是在重复过去的生活,还是在真正地沉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2 深入理解自己做过的事情
在知乎上面关于学习方法的回答里,有一个叫“费曼学习法”的方法让我印象深刻,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学到的东西”。这个方法来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号称20分钟就可以让人深入理解一个知识点。对于求职面试,面试官希望求职人员能够非常熟悉地讲出自己做过的项目,他们可以从这些项目经历的介绍中了解到求职者的真实水平,发掘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同样的,按照费曼技巧的理论,能否复述自己的项目经历或者从业经历,从求职者角度来讲,也可以判断自己对自己的经历的理解水平。如果不能讲出来,或者缺乏细节,就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对这个项目没有真正投入过,或者说这不是你的真实经历。
3 专注
这批求职者里面有几个工作时间超过10年的,但是在和我们招聘对口的专业领域里的工作经验只有4年,对于我们来讲,就只能将他们看作只有4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十年如一日地专注投入到自己所在的领域,并且不虚度光阴,十年后怎么说也能达到领域专家的层面。网上流传的35岁门槛对专注的人而言并不存在,反而是那种东一锤头西一棒子的人,不用等到35岁,从30岁开始,你的人生就已经举步维艰。比如我身边的同事混得最好的不一定是领域专家,但是心里无比踏实和自信的人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级代表人物。
4 定期去评估自己
很多跳过槽的人都认可一个道理,只要不乱跳,工资待遇往往越跳越高。很多没有跳过槽的职场人不一定认可这件事情,他们往往更加偏爱稳定。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可以时常去参加一些面试,不是说要大家去跳槽,而是希望大家能定期地去市场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
像一些简友有坚持投稿的习惯,本质上这也是一种评估自己的手段,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作品有没有提升。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防止自己活在平台或公司的光环下,固步自封,等到有一天真的要去换个环境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行业很久。
结语
我把以上这些感触记录下来,一方面用以自省,另一方面也和大家分享,希望我们彼此都能有所收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