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曾写过一本书——《身份的焦虑》。
在这本书里,他写到,“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我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
这个焦虑就是“身份的焦虑”。
一旦失去了企业的舞台,职位的光环,那么我到底是谁?谁又在意我?
比如,在没有退休前,我可以说自己是“*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而在辞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开口介绍自己,因为我的身份标签不清晰了。
这是实实在在的身份焦虑。
那么,它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有研究表明,这由两个因素造成,分别是“渴求身份”与“势利倾向”。
✔“渴求身份”的意思是: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与自我认同有部分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所以,如果周围多数人认为,你离开一个稳定工作是件愚蠢的事,那我们很难去做出辞职的决定。
✔“势利倾向”的意思是:我们容易嫉妒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忍受的情况是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要成功。真相很残酷,但这就是人性。
所以,虽然一直提醒自己不与他人比,只跟过去的自己比,但“势利倾向”让我们很难避免与周围相近的人进行比较。这需要不停的去修炼自己。
常规情况是,当拥有的比“比照群体”的更多更好,我们就会觉得安全;反之,则会想尽办法去努力达到他们的水平。
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会有个参照系,这种参照系会带给我们身份的认同,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感。
辞职去做自己的事,就意味着得去对抗或消除这两种身份的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