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无数次对孩子耳提面命:不吃馒头争口气!少年时,孩子会觉得父母要他们争的,不是孩子自己的梦想,而是父母的前半生未能实现的梦想,以及他们的面子。
我亲戚家的小姑娘也悄悄告诉我,她的父母对她也是一样的要求——“争气”,然而她只体验到父母的“要面子”。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独立的感情,有自己独立的梦想。靠别人,没有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也不行。
弗洛依德认为:梦是未实现愿望的替代。正因为有未实现的愿望,我们才会对未来有梦想。
人的梦想究竟有多重要?看看周国平有关梦想的哲学思考。周国平在《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里面谈到,梦想有两种:
一种,是实实在在的关乎现实的梦想,相对比较物质。
考一个好成绩,找一份好工作,找一个好对象。这些就是跟现实相关的,物质生活的梦想。
这种通常是父母一辈,在下一代的成长过程中,常常耳提面命的。出于对孩子未来生活的关心和担忧,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有好成绩、好工作、好对象,希望孩子一生无忧。
这些如果出于孩子自己的愿望,就是可以实现的关乎物质的梦想。但若是出于父母之爱强加给孩子的,则会染上功利的色彩。
世界上,因梦想引发的,功利主义的事情,已经很多。《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描述的纽约上东区妈妈们没有硝烟的战斗,就是这种功利主义在育儿这件事上功利做法的缩影。
另一种,是精神方面的梦想,通过理想、希望、真理、爱、善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精神贫乏的人来说,因为看不到,精神方面的梦想相当于不存在。但对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心灵财富。
就拿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一些新闻来举例:富有爱心的人士,看到受虐的猫猫和狗狗,会自发救助,并且呼吁声会更多爱心人士参与,给猫猫狗狗找合适的领养人。
而周国平在《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中也提到了一个案例:赤峰建筑工程学校的巴校长,提倡学生多读书。
作为一个专业学校,这个学校不仅只教学生用来谋生的建筑专业技能,还提倡和帮助学生们多读书、多思考。因为,人生在世,既有谋生的技能,又有照亮心灵的人理想,做人就一定自信。
唐朝的惠能说: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理想原本美好,何必染上功利的色彩?
身为父母,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不必过于在意结果,不要被应试教育绑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兴趣和习惯,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持久的努力,度一个有创造力,有幸福感,有梦想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