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片段五。
自发式反馈:醍醐灌顶 P196
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我们偶尔会因为某件事或者某个人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缺点。这种情况并不会经常发生,但它一旦发生,我们就会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而且应该感激对方。
心理学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图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其中一个就是被称为“乔哈里之窗”的4格窗口。它根据我们以及周围的人所占有的信息范围把我们的自我意识分为4个部分。
真正有趣的是那些对方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信息。一旦我们得到这些信息,便是“通往大马士革之路”(Road to Damascus,《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不信基督的人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遇到了基督,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译者注)的时刻,巨大的变化即将产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会突然因为别人向我们透露的信息而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些时刻很少出现但却都是弥足珍贵的。它们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我们(真相往往都会让人受到伤害)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只要我们能停下来,注意聆听,仔细考虑一下周围其他人的看法,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我们可以把理想中的自己跟我们向这个世界所展现的形象进行一番对比,然后就可以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缩短我们的价值观和真实行为之间的差距。
I 拆书家讲解
有人说,人类嘴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造就了我们更喜欢表达自己,而不是倾听他人。
因为这样的特性,我们往往会更关注于乔哈里窗的开放区和私蔽区。更多的表达让我们把私蔽区打开到开放区,更少的倾听和观察,让我们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的盲区,从而进入一个瓶颈期,无法进行一个质的突破。
比如这本书提到的那些看似曾经帮助过我们成功,却是隐藏的可怕魔鬼习惯,以为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剂,但是不小心就变成了拦路虎。比如求胜欲望强,它让我们在工作中激情满满,但是事事都要争强好胜恐怕又会得不偿失。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这些魔鬼习惯呢?只需静下心来观察其他人的反馈。即便是我们便签二中的“邀请式”反馈做得再好,也会有一些人不愿意主动说出自己的意见。
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自觉的行为反馈,往往会显示出他人的真实想法。比如一些不经意的回复:这个问题你说过好几遍;比如一些肢体语言:你发言的时候他总是不与你有眼神交流等等。这些类型的反馈都要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得来。
A1:醍醐灌顶突然明白了,健身教练让我呼吸的时候横隔膜往左右扩展,手扶在肋骨上,横隔膜把手推开,我始终不会,找不到感觉,然后每天晚上睡觉就深呼吸去感受我的横隔膜是不是往两边扩展,每天去试着找感觉的时候有一次两次感觉横隔膜往左右扩展,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到的,接下来做的时候如果正确了我就去记住那种感觉,突然有一次我就做对了并且找到了方法,心里就特别高兴,第二天还去找教练确认了一下呼吸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后面我就不用刻意去找感觉,可以直接做到调整呼吸的时候横隔膜往两边扩展。
A2:如果遇到下次这种情况,首先要去体会,要自己去操作一下,你不清楚哪一个瞬间你就突然明白了,你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这是熟悉事件的过程,只有熟悉整个事件,经过别人的提点或者是自己的揣摩才能忽然一下就明白了,不然自己发现不了那个让自己醍醐灌顶的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