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聊读书读书人文社科
一本书,带你走进500年出版史

一本书,带你走进500年出版史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05:52 被阅读160次
    封面

    作者:诸神的恩宠

    一本书,带你走进500年出版史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拿到一本新书,你会先看什么?作者、封面、还是内容?你有没有想过:手上的这本书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千万别告诉我:书嘛,当然是人写的啊。这个你不说,我也知道。餐厅里,颠勺烧菜的是大厨,点菜上菜的是侍者。只有大厨,没有侍者,你点的美食不会长腿跑到餐桌上。书也是一样的。书是作者写的没错,但它能面世,并非只有作者一人的功劳。一本书书能顺利与读者见面,背后凝聚着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所以你看,不光烧菜是艺术,点菜上菜同样也是艺术。出版,就是“上菜”的艺术。《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艺术》就是一本介绍出版艺术的书。

    寻爱绮梦

    《独一无二的作品》的作者,是意大利人罗伯托·卡拉索。他是资深出版人,被誉为意大利出版业教父。卡拉索出生在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学者,外公是哲学系教授,叔叔是教育部部长。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从小就对文化有一种亲近感。上世纪中期,他加入阿德尔菲出版社,开始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后来他成为这家出版社的董事长。经他之手,尼采、卡夫卡、毛姆等名家名作得以走进意大利普通百姓家庭。值得一提的是,卡拉索不仅是出版人,还是作家。他的作品有《卡德摩斯与哈莫尼的婚事》、《文学与众神》等,有些作品还曾受到了大作家卡尔维诺的称赞。

    《独一无二的作品》分为四章,汇集了卡拉索从1975年至2011年间的十一篇文章,包含演讲稿、前言、报刊文章和部分未发表的文字。这本书介绍了出版的起源及本质、出版经验分享、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区别、出版业的现状与未来。

    在这本书第一章里,卡拉索开门见山地指出,出版是一门艺术。出版人的任务,是要能精准判断出书籍风格,挖掘书籍亮点,引发读者兴趣,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一家好的出版社,只出版好书。什么是好书呢?好书就是让出版人自豪而不是惭愧的书。 出版业至今已走过五个世纪。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奥尔德斯·马努提乌斯是出版业的祖师爷,他第一次提出建立出版社的设想,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寻爱绮梦》。藏书者一直认为,这本书是出版史上独一无二的传世精品。此外,马努提乌斯还发明了平装书。这种形式的书,改变了人们当时的阅读方式,极大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马努提乌斯认为,每个出版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出版风格,这种风格必须具有一致性。20世纪初,德国青年库尔特·沃尔夫践行了马努提乌斯的出版理念,他慧眼识珠,发掘出一大批默默无闻的青年作家,并帮助他们出版一系列文学丛书。这些作家包括卡夫卡、布莱、埃伦施泰因、施特恩海姆等,后来,他们都成了德国文学的中流砥柱。

    出版艺术指,能在内容各异的一堆书里,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并将它们做成一系列丛书。出版社是商业机构,要以盈利为目的,同时,也要打造自身品牌形象。 卡拉索在阿德尔菲出版社工作了大半辈子,这家出版社以出版“独一无二的作品”系列丛书而闻名。这个出版创意,最早来源于卡拉索的好朋友巴兹伦。巴兹伦是个印刷商,当时特别想出版一批丛书,但这些书内容差异很大,有讲宗教人物的,有讲动物学的,有讲日本传统戏剧的,还有一些无名之辈写的书。巴兹伦说不上来为什么想出版它们,他只觉得,这些书每一本都很特别,独一无二。受巴兹伦启发,阿德尔菲出版社出了一系列内容各异的图书,它们中的每一本,都是以作者独特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每一本都不可复制。比如,画家库宾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另一侧》,作家戈斯的自传体小说《父与子》等。

    书的封面设计和意向提取,也十分重要。好的封面设计,就像是一件高级外套,立刻能提升书籍档次和品位,也能迅速带动销量。封面设计,与书名、美工、配色、纸张等都有密切关系。书籍封面上,一般都有配有图像。这个图像就是意向,它要能精准传达出这本书的文化内涵。创造与一本书匹配的意向,是出版人的硬实力。意向必须要有新意,能吸引读者眼球。

    美国作家凯文·凯利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电子书将彻底取代纸质书。卡拉索不赞同这种观点。他在这本书里,严肃而缜密的逐条反驳了凯文·凯利的论点。卡拉索认为,电子书绝不是万能的。真正的生活是鲜活细腻的,而电子书是冰冷的、图像化的,不能传达真实的生活细节。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优势,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市场越来越多,纸质书市场日益萎缩,不少人开始为纸质书的未来担心。但卡拉索坚信,纸质书不会被电子书取代,理由有四点。第一,书籍电子化的过程要受版权约束,电子化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纸质书手感好,能带给读者感动,电子书完全比不了。第二,电子书虽然易传播,但它的展现方式是一个个网页,无法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相比之下,纸质书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它与读者能建立起亲密关系,让读者更好吸收书中的内容。第三,电子书推动力快餐文化的兴起,人们看书,不再是为了深入思考,而使为了能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有话可聊。卡拉索认为,多读电子书,会退化人的思考能力,会让人越变越蠢。第四,纸质书封面往往有字有画,充满个性,而电子书千篇一律,全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与卡拉索主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的出版理念完全相悖,所以他坚持认为,纸质书不会消亡。

    任何事物都会有鼎盛期,出版业最辉煌时期是在1900年至1910年。那时候,涌现出了大批高素质的出版人,经他们之手,一大批文学精品文学书被出版。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民经济瘫痪,印刷厂被迫关停。即使在这么严峻的时刻,出版人也从未停止工作。他们秘密成立地下工作坊,继续以手抄本形式出新书,并使大量旧书流动起来。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颠覆了传统的阅读习惯,上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出版业的重点也发生了迁移,由原来的关注书籍质量本身,转向去关注书籍周边信息,比如,这本书作者有没有八卦绯闻?有没有电子版?关于这本书有什么好玩的背景介绍?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会干扰出版人的注意力,还有可能造成他们判断失误。卡拉索建议,出版人需要静下心来,不受外界感染,认真做好书。

     目前,出版业存在很多问题。卡拉索大致总结了一下:第一、图书出版市场基本饱和,想在扩大规模,非常难;第二、出版人自身的素质在下降,很多出版人不上进,得过且过;第三、出版经理普遍素质较低,拉低了这个行业的水准;第四、意大利劳动法不保护创造性工作,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没有报酬。为糊口,连作者都不得不出来,靠参加宣传活动赚钱。出版业已经衰落,这已是事实。但卡拉索还是主张,出版人要积极面对变革,以最热忱的态度,坚持认真做好书。唯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一行的祖师爷马努提乌斯。

    在这本书里,卡拉索还深情地回忆了五位杰出出版人。埃迪诺堪称是伟大的出版人,他开了一家风格独特的出版社,出版的代表作品有《埃迪诺百科全书》等;福阿主张出版一本书前,要充分考虑与它相关的一切因素。越是困难时刻,他的判断和远见越是准确无误;施特劳斯也是了不起的出版人,性格乐观,待人热情,对人很包容,与他合作过的人都以他为傲;祖尔坎普书出版小说的高手,他生于德国农民家庭,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二战期间,他尽全力保护了德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二战后,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社,出版了黑塞、布莱希特、本雅明的书籍;迪米特里耶维奇认为,出版人就是摆渡人和园丁,他精通出版所有环节,是位有实干精神的出版人。透过卡拉索的文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群认真、执着、热情、开放、有思想的出版人,正因为有他们,读者才能有幸看到那么多经典书籍。难怪布埃斯特说:“图书出版业是思想重炮。”

    卡拉索的这本书,是献给出版人的礼物,也是出版界的里程碑。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出版业发展史、一本书是怎么诞生的,以及出版人这个职业究竟是干什么的。每一本书背后,都藏着出版人的身影和心血。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纸质书读者更是快成了稀缺动物。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出版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纸质出版业会消失。纸质书的内容策划、内文排版、封面设计、宣传推广,每一环节都渗透着人的智慧,纸质书是有温度、有情怀的。如果哪一天真的再也没有了纸质书,那只能是我们人类的悲哀。

    书籍

    书,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那么,珍惜你手里的每一本纸质书吧,而珍惜的最好方式,就是立刻拿起它,开始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书,带你走进500年出版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zr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