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说,笑一笑,不要哭

作者: 艾米要奋进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16:14 被阅读173次
父与女

(一)再见,父亲

父亲在我回湖北的第6天走了。

接到哥的电话时,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前一天姐还告诉我说,她带爸去晒太阳了。

即便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我却迟迟不愿意去接受,甚至还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说不定父亲还会好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至亲离世。虽然知道父母与儿女终究要分离——离开子宫、断奶、离家去上学、离世……

可,这一刻来得太快了。

一个星期前,我到家的第二天,父亲呼吸急促,不断有亲戚来访,堂姐们看到父亲痛苦的光景,眼泪涌出,父亲呼吸稍好时反倒安慰:笑笑就好,人生就是这样的啊,别哭……

再后来的几天,父亲打曲马多,打盐酸吗啡,状况稍微有所缓解,停止进食10多天后(靠静脉输液维持日常营养)开始逐步喝些流食。我们都以为父亲的情况在往正向发展。

父亲的意识一直很清楚,担心错过打针的时间,自己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到点后就催促着帮忙打针。开始能喝流食的时候,一直努力的进食着。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想到趣事还会偷着笑。

因为卧床一段时间,加上进食量极少营养匮乏,父亲常常体力不支,上完厕所后,他常常会上气不接下气。但他总是尝试着让自己体面一点的生活着——仔细地塞好衣服,扣好皮带。

父亲得了食管癌,到了后期,因为肿瘤压迫到他的声带、气管等位置,他发声困难,但总想尝试着说话,当误解他的意思时,他总是失望而着急地摆摆手。当理解他的意思后,他多少有些欣慰。对于常人而言,呼吸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对父亲而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吸进那微薄的空气。

当一个人对死有多惧怕,对生就有无限的眷念。但于健康的人而言,感知不到生死,仿佛死亡永远不会到来,生命不息。

父亲总是深深的凝望着他的孙子女们,那眼神是不舍,因为不舍,所以求生的欲望就更强烈。只要稍微能进食,他就努力的喝上几口。我陪伴他的那几天,告诉他,如果状态好些可以试着运动一下四肢,避免肌肉萎缩。他一旦好些,就自己伸展着五指运动着,偶尔用手自己按摩着大腿。捏着自己逐渐消瘦的大腿,父亲感慨——这人真是没用啊……我在一旁听着,试图安慰:不怕,等你营养跟上,体力逐渐恢复,会逐渐调理好的。

回湖北前1天,和父亲聊着注射液后面会失去药效的问题,父亲问我该怎么办。我劝他,要不还是去医院,让医生根据病情补充营养,打相关的药物。他居然同意了。我自然是开心的——其一,此前父亲是不愿意去医院治疗,可能是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其二,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仅在家里简单护理,感觉远远不够。后来因为找了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建议在家好好调理,因为父亲的身体虚弱到无法再次接受各项检查,甚至挪动几步都会引发大喘,呼吸困难。只好放弃再到医院治疗,再网上咨询相关的医生,如何控制气喘问题,取了相关药物缓解着……

父亲这一辈子,普普通通,但我却知道,他总是力所能及的去完成一些事情,不喜欢给任何人添麻烦。做事麻利,执行力很强。父亲做菜时,总会把灶台抹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马虎。做好菜后,所有的灶具一一归位,不凌乱。我和婆婆一起回家看他的那段时间,他总担心母亲不能按时做饭给婆婆吃,一到饭点总是询问着。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催促着我们去吃饭,不用管他。包括同意去医院,居然也是想着不让家人太麻烦(怕太多人围着他转,没时间去做其他事)。

在回湖北的第5天,姐姐说爸要晒太阳。还和妈一起带他到院子晒太阳了。
回湖北的第6天,哥来电话说爸走了……我没反应过来,或者说已经知道这天会来,无意识的重复着哥的话——爸走了……

我以为听到这个消息,我会嚎啕大哭。然而,没有,因为父亲说过,人生就是如此,笑笑,不哭。

起床,洗漱。打电话给姐,没人接,后来姐回电话过来,眼泪开闸似的一涌而出。姐在电话那头安慰:别哭,别难过,这阵子至少爸过得还好……我当然知道她担心我有孕在身,不宜伤心过度。

父亲真的走了,他还未见到我即将出生的宝宝就走了。从此,世间里再也没有父亲的背影,他与我永久的分离了,我只能在记忆里回忆他的音容笑貌。
纵使我悲伤异常,也得学会聊以自慰:至少父亲没有受过多的病痛折磨,至少在父亲最后的时光,我还有机会陪伴了他几天……

(二)亲人临终,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我是说如果,但,但愿不要有这样的如果。

如果,你的亲人患了癌症,同时你又是护理者,请你阅读我的忠告:

(1)护理忠告:3点护理提醒

1-理解:需要具备同理心,能感同身受,如此在护理病人时,你才能做到言行上让病人舒心放心。
2-科学:护理病人要有科学依据,虽然不是医生,但可以借助他人力量找到科学办法,比如,在分答上咨询相应的专家。寻找解决办法。
3-情绪:需要具备一定情绪管理能力,尤其是护理家属,家人生病,护理的人既伤心又伤身,如果没有情绪管理能力,对病人而言是一种负面的情绪。(避免在病人面前哭泣或者哭丧着脸,或在病人面前争执,传递负面信息,这些无疑会加速病人恶化)

(2)学会一定的临终关怀常识

如果,我是说如果,患病的亲人光阴指日可数,那么提前有个心理准备的同时,你得学会这些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避免好心做坏事。

面对患病的至亲随时会离去,这种事实难免令人难以接受并且我们总想挽回点什么,或者尝试着找更好的医院,更好的专家。殊不知,如果家人已处于临终,这些往往是徒劳无功反而加重家人的痛苦。以下为从冀连梅药师的公众号转自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阅读。

亲人临终时,我们该怎么办

于我而言,在陪伴父亲的最后时光,顺从且时刻关注父亲的反应,并尝试听他的反馈,这样的临终陪伴方式会比自认为的样子会来得更好:

1.要喝水吗?要的话点头,不要的话摇头。(怕父亲说话太多,会累)。

他若是要水就给予,不强求,也不担忧地劝阻。(禁忌:因为担忧反复劝阻)

2.定时按摩四肢,并询问:这个力度可以吗?可以就点头…

3.晚上泡脚,要不要?要的话点头…

4.学会察颜观色,尝试着去缓解他的痛苦。

5.不谈他的病情,讲一些轻松的话题……

我们以拥抱的姿态拥抱新生,却以逃跑的姿态拒绝死亡……多年前在《挪威的森林》读过这一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终究要学会道别,学会让死亡从悲剧走向恩宠,在临终的陪伴中,与其总想让垂危的家人起死回生不如让他舒心平和的与世界道别,人从出生到死亡,到地球一游,空空来,空空去。如此想着,内心稍安。

(3)陪伴我度过悲伤时光的书籍

作为护理者,面临的是亲人随时会离去的场面。如果没有树立一定的生死观,我们的理智常常会被悲伤占据,难以自控。愿这几本书能给你慰藉。

1.《陪伴生命:我从临终病人眼中看到的幸福》

这本书告诉我,我们得学会让死亡从悲剧走向恩宠。改变了我对死亡恐惧与厌恶的态度。

2.《最好的告别》

这本书客观科学地谈论着死亡,对于树立个人的生死观有一定的启发。

3.《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

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在何种困境下,你愿意以拥抱、接纳、尝试的心态去接纳生命的种种姿态,你将有机会收获生命不同凡响的馈赠。

4.《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这本书,让我直面癌症,明白人在癌症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也明白医生不是万能的。这本书让我更多的明白要做一名理智的患者,更要成为一个理智的患者家属,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有时候活下去并不是医生的一纸之言。

最后,向通往天国的父亲道别,并提醒自己:珍惜现在健康的时光,并为这具肉体的健康持续的付出努力,关爱家人,好好活着。

相关文章

  • 爸说,笑一笑,不要哭

    (一)再见,父亲 父亲在我回湖北的第6天走了。 接到哥的电话时,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前一天姐还告诉我说,她带爸去...

  • 一些短短的句子

    1老师只是说:笑一笑,不要哭。 2活在跑步机上的人,必须跑的更快才能原地踏步。 3活在尘世,有了地位人们才会看你。...

  • 听歌

    今儿下班,猫爸主动来接,车里还放着柔情的音乐。猫爸说猫仔今天哭了,我问猫爸有没有安慰人家,猫爸说:“哭什么?哭也没...

  • 遇事莫慌

    遇到事情不要慌,先笑一笑,然后说一句“卧槽”。

  • 让妈妈忍受婚姻之苦的女儿

    李梅看着自己的女儿,眼泪汪汪。女儿却不耐烦的说:不要气了,爸爸怎么做,你也管不住的。哭什么哭呀!你就忍着吧。下次爸...

  • 随笔

    翻开日记本, 笑一笑, 合上日记本, 哭一哭。 中间都是回忆~

  • ( ̄︶ ̄)

    2019-12-19她跟我说不要和你爸计较,他现在是更年期,每次和你姐姐吵完,他也在偷偷的哭。

  • 诗歌:《微笑的力量》

    笑一笑,十年少,不知有多少愁眉不展的事转眼间已忘掉;不要哭,不要闹,要相信生活在苦闷过后幸福的喜悦即将来到。.静一...

  • 不要哭,不要哭

    今天因为某种原因在医院打预防针,最近天气也不好好多小朋友生病打针,输液室哭声一片啊那个惨啊,撕心裂肺的,小孩在哭,...

  • 山里晚霞

    笑一笑可以养颜,哭一哭可以排毒,二者相互协调配合着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爸说,笑一笑,不要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zy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