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林热军老师仅一面之缘,那是暮春时节,在市作协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参加的一次采风活动,地点在头门港。
当我从大巴车上下来,先我们一步到达的老友爱玲和林老师便热情的迎了上来。林老师说早就想认识我了,还半开玩笑的责怪爱玲怎么不早点介绍我们认识?一席话,瞬间消除了我初见面时的拘束感。
虽然我是第一次与林老师见面,但之前早已通过他的文章“认识”了他,并且还知道桃渚作协在他的带动下,美文频出,办得是有声有色,心中早已久仰了呢。见到他的那一刻,感觉林老师和我想象中的一样,温文尔雅的书生一个。
前不久,爱玲告诉我,林老师托她把自己的散文集《飘然书生》带给我。没想到林老师如此厚爱,我听罢,又是惊喜,又是感动。
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先去洗了把手。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文字的尊重。书的封面,是淡淡的水墨,绘有远山、近水,还有江上的一叶扁舟,好一派闲适淡雅的意境,无边风月扑面而来。
在这本集子里,记录了林老师三年来的生活印记和心路历程。
《人物》篇里,各个人物形象生动而丰满。比如恩师俞正灿老师,他上课时的严肃与课后的温柔简直判若两人,他当校长时的勇敢与担当,还有对手下教师的拳拳爱护之心,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无不令人感动。蒋明考老师为人的热情,对朋友如一团火,还有他的多才多艺,除了教书育人是强项外,干农活也是把好手,而且还有高超的厨艺等等,让人印象深刻。台州绿壳王金满,为人称颂的传奇一生,也充分向读者展示了何为“台州式硬气”。
我想,对人物的刻画,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融入饱满的情感,才能让人物“活”起来,这一点,林老师可谓驾轻就熟。
《往事》篇里,捣年糕的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而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也让读者感同身受。
给人带来最大触动的,是林老师对故乡的眷恋。诚如作家刘亮程所云“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或一些地方,有意无意地,给你在保留过去,在补充你的遗忘,让你不至于把这个世界忘得太快,让你不至于一回头,什么都看不到了”。
在那个叫塘坤的小村里,留有林老师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钓鱼的乐趣,大操场上玩耍和看电影的开心与兴奋,历历在目。但随着父亲的英年早逝,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原先的色彩,小小年纪的他,经历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虽然这是陈年旧事,但我如今读起来,依然为当时年纪尚小的他感到心疼。
或许,人生中会有许多的意外,你会体验到无边的寒凉。但也有更多的暖,能让人记住一辈子,比如小姨婆及大姑一家,在他们家困难时给予的帮助,更让林老师常怀感恩之心。
我想,塘坤之于林老师,和黄沙梁之于作家刘亮程,其意义是一样的。写下有关对塘坤的记忆,也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要说书中最引起我共鸣的,还是关于阅读的部分。林老师在书中说:“读书唤醒了我的灵魂,哺育着我的精神,滋润着我的心灵,塑造着我的人格”,这种由内而外的热爱,让他天生就适合做一个书生。
我也觉得,是阅读,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熠熠生辉。书读得多了,眼界自然扩大,对蝇营狗苟之事也看得淡然了许多,不再纠结于眼前的苟且,因为我们心中有更广阔的诗和远方。
我们通过阅读,打开了一扇连接外在世界的窗口;我们通过写作,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让生命更加丰盈。
原本我以为,读书是寂寞的,但看到林老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读书的团体,我忽然意识到,如果能用阅读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去打动、去改变周围的人,即便累也是快乐的。
林老师的这本散文集,犹如一道精心搭配的文化大餐,营养丰富,精彩纷呈,需要细细品咂,慢慢回味。我想,能够在文字中,把心安住,便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