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背诵很简单,甚至用“背多分”来调侃。
上学期,我参加了一个学生记忆力的训练班,花了三十多块钱(记不准了,大概就几十块钱)体验,说是什么世界冠军来授课。课只听了一点,感触不深。后来,联系我的老师,又推送了记忆力训练课,费用是要两千多,我没参加了。我从自己的体验中觉得,这个记忆只是学习的手段而已,不要为手段而手段。
如何记忆,我觉得理解是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机械记忆,于知识的获得作
用不大。
近日,我终于理解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以前读书时,没搞明白,学习心理咨询时,还是没搞明白,为了应付考试,真的是生拉活扯血淋淋的。“感、前、具、形”,考前反复念,然后匹配相应的年龄。尽管如此,复习一回,忘记一回,老师都说,皮大爷的理论很重要,要考试的。我只有感叹,老外的理论好难呀。
不过,在上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时,那个郑天祎把这个问题给讲懂了。怎么懂的呢?他通过举例子来理解,避开专业术语,等理解了后,再来匹配专业术语,这就通了。
郑老师说,孩子在婴儿阶段,他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只能通过动作来认识世界,婴儿喜欢触摸摔打玩具,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这就叫感知运动阶段。
在前运算阶段,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问他1加1等于几?他不容易理解,如果问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几,他会说两个苹果。在孩子的脑子里,他不是算的1加1等于几,而是呈现两个苹果在一起的画面。
在具体运算阶段,就是孩子能根据数字来计算了,脑中不会借住具体形象来帮助计算。比如孩子在12加8等于几,就不会呈现两对苹果了。
在形式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是抽象思维了,郑老师举了个例子,就说这阶段的能做x+y=2了。这样一说,这四个阶段也就明白了。
所以,要说记忆方法重不重要,我觉得还是重要,但是,记忆不是学习的目的,它只是手段而已。记忆的前提是理解,我想,这才是有限记忆标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