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由来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在中医药的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书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两本是姊妹篇。
那么,在《内经》之前为什么要冠上“黄帝”呢?原来,黄帝是古时候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名“有熊氏”。他战胜了蚩尤之后成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土属黄色,所以称“黄帝”。本书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岐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因此冠以“黄帝”二字。
《黄帝内经》现分两本书,一本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一本是《灵枢经》,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灵枢经》中的“灵枢”二字,明代名医张景岳这样解释:“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人身属于阳的精气叫“神”,属于阴的精气叫“灵”,意为本书论述了“神”与“灵”的关键扼要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