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致青年教师》中的这一节,有些不懂,为什么题目是“谁是栽树人”。我想这应该是作者让我们要记得自己的初心,从最朴实真挚的起点出发。
文中这样写到:学生满18岁了,还没有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那就先学会感谢吧,先学会尊重普通人的劳动吧。对人和事心怀感恩,抱以尊重,这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理想。
多次作者提到同情心的重要性。现在的社会,人们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即使是看到别人受骗,自己也会提高警惕,再面对乞讨者的态度就开始冷漠,认为所有的乞讨者都是骗子,渐渐的失去善良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情心。那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够使我们的下一代会有同情心呢。没有同情心的先辈,能为下一代留下树的种子吗?
为教育出力的一群人,他们不一定是教育工作者,也许他们就是一些做苦力工作的人,但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事迹就像是那棵服务了学校二十多年的桂花树一样,我想在文章的最后我找到了栽树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