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不言之教。这不是简单的只为了感染,而是要让人明白应该要做的是什么。明白什么是实在的,什么是虚妄的。
不论你承不承认,人还是需要一定的作为的,这种作为就有两种,一种是清心,至纯之心,所以不会贪心无度,也不会肆意妄为。一种是修炼达到一种提升自我内在精神的玄妙状态。其它不过都是空论而已,或者想当然理论而已。
在形而上上面,想当然的人 太多太多了。所谓修行更多的就是指修清静而醒悟之心,以达至纯而已,主要还是以修心为主进而影响人的在外作为。而真正的实战就是修炼,所谓的出神入化,但,这个更多的人达不到,就像一种神秘的传说一样,需要特殊的认知和方法。
而在道德经里面,意思就是不要动有为的心思,你动 了有为的心思,你就背道而驰了。这种有为其实就是指的瞎做为。
人的心思够简单,够不够清明? 就像有的修道者说的那样,你再怎么修炼,能不能像婴儿状态一样?所以,如果只是单看心思够简单觉得挺好,其实就是一种浅显的看法。因为心思简单不等于孩子的状态。孩子前一秒哭后一秒就笑。所以无法明辨和分辨就会被这种看似正确的话语给欺骗。
一切的辩论都是在思辨,思辨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参与其中 感受内心的活动,真正的思辨 是自己去静下心来的思考,自己和自己思辨,打破自己因为思考而形成的意识与思维惯性。
对于成功, 靠模仿,那是无知,因为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得有天时地利,人的状态也到位才行。你没有那天时地利,哪里有那机缘环境,哪里有那种可以刺激你成功的动力和品性?所以根本不会有莫名其妙稀里糊涂就成功的,对于修行也是如此,不会莫名其妙就开悟的。说莫名其妙开悟,成功很简单。那不过是骗子忽悠傻子而已。即便像慧能那样的, 也是人家的根器本身就非常不错,他的生活当中的状态就是他的成佛之路。
道德经 也没有讲不起心不动念的,人家就是讲的无为,你不无为就是不道,只有你无为了才是道。从这个角度看,这无为 也不是不起心不动念。 而是事无事为无为。动的方式需要改变而已,从而导致心念也需要改变而已,作而不执,处而不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