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新夜市开张,抱着好奇心去看了看,民众对新事物的好奇果然从古至今永不停歇,夜市里的“饕餮”比肩接踵,人山人海,跟着拥挤的民众转了一圈,却发现有个陌生又熟悉的现状:有的摊位门庭若市,有的摊位门可罗雀。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摆摊需要注意什么呢?总结出以下几点,望各位读者多多指正完善:
第一,要卖大众喜欢吃的东西,别卖一些稀奇古怪受众面积比较小的,比如肥肠包葱、脆皮五花肉;
第二,也不能卖一些过于普通过于大众的东西,譬如烤面筋、烤淀粉肠,这种东西太过于普通,而且技术难度比较小,卖这种东西的小摊太多,竞争压力很大,如果自己做的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是不会有多么旺盛的生意的,不信你去美食街看看,是不是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烤面筋,每个角落都有淀粉肠;
第三,“食色,性也”(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对,它本义是指人的欲望的,在这里简单引申一下),食物需要是人类本能,是“人”这个生物活着的必需和意义所在,所以人看见食物就会停滞不前,想要一饱口舌之欲,尤其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所以不管摆摊卖什么,食物必须满足“色香味”俱全三大要素;
第四,价位在小吃街上影响着摊位前的队伍排的有多长、食客有多少,可以卖便宜的,但别卖太贵的,太贵的美食给大多数食客一种“不划算”“名不存实”的印象,毕竟“小吃”在大众心中一直都是物美价廉、便宜实惠的形象。假如一串羊肉串卖16元,你觉得买的人还会多吗?顾客会觉得我用这16块钱干点啥不行?给母亲买个发夹她都可以开心十天半个月,走街串巷在邻居面前炫耀;
第五,不管卖什么,食物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小吃摊想要赚钱想要生意兴隆,时间、地段、周边环境、顾客潜力都很重要,所以摆摊之前一定要选对时间、地段;
第六,明码标价。摊位上的食物务必明码标价,我在美食街逛的时候,一般会在明码标价的摊位前驻足,而且不仅是我,明码标价的摊位前普遍比价格不明的摊位前人多,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小吃价格媲美主食,不知道价格不敢冒然前往购买,怕被宰,怕太贵;
第七,服务态度要热情,吆喝也好,欢迎也罢,就是别冷冰冰对食客爱答不理,食客是去花钱买享受买服务的,不是去买不开心的;
第八,总结起来,物美价廉、明码标价、服务热情。要卖大众的、别卖稀奇古怪的,比如肥肠包大葱、肥肠包榴莲;别卖太大众的,比如烤面筋、烤粉肠、烤鱿鱼(可以捎带卖);别卖太贵的,要卖质量好的,不能以次充好;去更发达城市的美食街考察一下受众面积广自己的城市却没有的美食并学会这门技术。甚至可以多学几门美食技术,技多不压身,看看自己卖啥更合适。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83477/b7f37680a5f34a2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83477/42ab3a0a32a05b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