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业女性故事每天写1000字随笔散文
当好职场备胎,才有机会驾车上路!

当好职场备胎,才有机会驾车上路!

作者: 莉芙文轩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3:53 被阅读65次
    大合影 我左边是李杰

    人的记忆有时候是靠不住的,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前面几年的事都是记住的,或者写过其他文章,里面有相关内容记载,相互印证。在中国台湾网工作后,经常开会,工作日志积攒了数十本。对于网站的一些重大事件,都有当时的日志留存,这样一来,接下来的故事有了更多的时间参考。

    1

    据工作日志显示,李杰是2006年1月份到评论部当副主任,那么往回计算,应该是这个时间之前,中国台湾网举行过一次岗位竞聘。

    2006年初,评论部的那位学者李主任另谋高就,评论部没有负责人,单位举行了一次竞聘活动。竞聘的岗位有两个,分别是编辑部副主任和评论部副主任。当时编辑部的郭主任怀孕,再有两个月就将生孩子,新闻工作比较繁琐,需要选一个副主任来承担日常工作;评论部的主任离职,再上来的也是副主任主持工作。

    我现在都记不起来是领导非让我去参加竞聘,还是我主动去的,总之是参加了这个竞聘活动。

    我以为很多人参加竞聘,结果一到会议室,只有三个人参加。魏恒竞聘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杰和我竞聘评论中心副主任。他们两个都是老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一进会议室,我就知道自己是个备胎,可作为备胎也有了在网站领导面前陈述工作规划的机会。

    结果在我预料之中,落选了。

    根据昨天台湾网老领导吴老师的回忆,竞聘之后,我们单位还集体吃了一顿饭。

    在聚餐的现场,吴老师说,调李杰从编辑部到评论部是迎娶新娘,那就要选个新郎。吴老师把我选做新郎,让我现场表白一下对李杰的欢迎。李杰是个腼腆的姐姐,人特别和蔼,吴老师的戏称让她瞬间脸红。我顺口说了句“听老婆话,跟党走!”气氛顿时十分热烈,大家鼓掌庆贺,李杰被顺利迎娶到评论部当了副主任。

     “听老婆话,跟党走!”是我对大黄的要求,居然用在了李杰身上,也是蛮贴切的。

    2

    吴老师说他记不得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外出采访的,其实我自己也印象不深刻。大约是中国台湾网第一次大规模改版,召开新闻发布会那次,每个记者都分了采访任务,我也跟着大队伍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台研所的一个台湾问题专家。

    2006年2月27日,中国台湾网第一次改版推出,举行了盛大的开通仪式。主持人是魏恒和李桂英,两个人看起来像新婚夫妇。

    当时黄唐副总让所有的员工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参加当天的典礼。

    我对服装的审美一直不怎么好,在台湾网的初期几年,衣品更差。在开通仪式上,我穿了一套粉黑格的套装,阔腿裤,圆领上衣。不显高还显胖,幸亏当时我比较瘦,也就90多斤。后来这件衣服被老妈拆掉做了拖鞋面,在她眼中,这样颜色的布料,做拖鞋合适。

    2006年春天,我老老实实当着评论部的小编辑。除了转载稿件,还写台海评论,当时在《海峡导报》等媒体发表了几篇评论。当一个好的台海评论员,是我当时的一个小目标。

    除了上班,我还考了一个驾驶证。我妈说,你猴年马月也买不起车,考那玩意有啥用?我说未必要有车买,万一有个车让我开,这也是个手艺。

    不料,我的驾驶证还没到手呢,单位就出了一件大事。

    年初竞聘上任的那个新闻中心副主任干了半年,居然离职了!他辞职了,生孩子的郭主任还没有回到岗位,生病住院,无法产假结束立刻回来上班。新闻中心群龙无首,要再竞聘一个副主任。

    本来这件事与我无关,可是当时的副总黄唐一个一个劝说,让我们几个参加竞聘。

    2006年5月23日,我再次怀着备胎的心情参加了竞聘会,竞聘新闻中心的副主任。同时参加竞聘的有六人:齐晓靖、赵静、方本如、阳艳萍、张立霞和我。这五个人分别是3位研究生,1位老员工和1位名校新锐。

    看到她们五个在会议室出现,我知道自己又一次是陪榜的,大概比第一次竞聘还难看。因为上次只有一个竞争对手,还是个资深老员工,现在这五个都很厉害,从专业到经验,我没有一项是突出的。

    不过既然是参加竞聘,陪榜也要认真准备。

    于是,我做了一个PPT,把上大学期间采访写作打工的事都列上,发表的稿件列成表,获得过的证书拍成图。用系统默认的模板设计了一个初级水平的PPT,把自己前几年学习、实习经验的进行了一个总结。

    竞聘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我居然被选上了,成了新闻中心副主任,要求立刻上班主持工作,换了工作地点和职位。

    现在回头看看,这大概属于一个PPT引发的血案,其他五个人都没做这玩意。

    3

    2006年夏天,我把新电脑里的工作文件拷到移动硬盘里,到新闻中心报到,任部门副主任,地点在小马厂工作区。

    上一任副主任魏恒把他的旧电脑以及新闻中心所有的工作,交接给我。他的文件整理的分门别类,十分清晰,至今很多文件我也没删除,这都是台湾网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一种正确的离职方式,即使人走了,工作不要耽误,这是一个职员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准则。

    我的职位是副主任,当时的部门主任郭主任休产假未归。我要主持部门整体工作,工资比郭主任低200元,比当普通员工时候高了800元。在2006年,每个月多了800元的收入,几乎等于我当年实习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这样的收入,让我提早凑够了买房的首付。

    在中国台湾网工作的第11个月,我进入了一个跨部门全新的工作领域。编辑部的同事我只认识3个,其他都是第一次见面,新闻频道的新闻我一篇没编辑过,只看过。那个时候徐丽麟已经辞职回福建考研究生,一直没有跟她一起共事过,也是个小遗憾。

    编辑部的主管副总还是吴老师,我离开了他大门口的工位,依然没有脱离他的管理。

    编辑部的事务繁杂,涉及的工作有部门考核、报销、采访、专题、人员调配……。

    那个阶段,刘总和吴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基本都是鼓励的话,从管理方式到工作要求,细致指导,增加不少信心。

    我是个重度网瘾者,在编辑部开始的几个月,我连QQ都不登,每天除了安排工作,统计数据,学习编稿就是参加各种会议。午休不休息,焦头烂额,力不从心。

    4

    除了工作,还有参加各种活动。黄唐副总让我领着华天办公区的这群人练太极拳,迎接9月份的国台办运动会。连广播体操我都做不好,居然要练太极拳,手脚放哪里根本不知道,组织人们练也没几个响应,气得我脑袋直冒烟,也没有办法。大家资历差不多,凭什么听你在那瞎吵吵呢!

    我拿着光盘准备回家自己练练,再组织大家练习,结果家里的电脑硬盘烧了,开机都搞不定。

    临近运动会还有一周,黄唐副总通知大家到恩济庄办公区合练。他看到大家做操七零八落,手脚不齐的样子,大发雷霆。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把所有的人都拉到恩济庄小区附近的一个广场上,集训太极拳,汗流浃背。

    即使集训,我也找不到左右方向,最后被成功淘汰下来,感觉瞬间解脱。

    大概10月份,郭主任终于回来,我不用主持部门工作,把管理的工作交接给郭主任,准备专心研究一下新闻业务。

    可是作为当时唯一个副主任,也要参加中层会议,参与一些网站决策的讨论。当时各个部门都没有副主任,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异类,跟员工不是一类,和中层领导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年底工作总结的时候,评选优秀员工缺一个名额,领导班子普遍商量说给我,后来我坚决拒绝了。是中层领导就不要跟普通员工争名额、抢福利,这是起码的原则。虽然知道是领导照顾我那几个月主持工作的辛苦,可我也终究放弃了这样的既得利益。

    郭主任大我六岁,这么算她生孩子的时候也30多岁了。她是台湾网的老员工,当时怀着大肚子还在画新闻频道改版的图,特别能吃苦。生了孩子之后,家里老人不能帮忙看,她经常一边审稿还一边带孩子,当时我不能理解她的辛苦,现在回头看,她确实相当不容易。

    作为她的助手,我承担了很多工作。比如招聘员工,考核绩效,外出采访,撰写方案等等。

    她有时候说话很严厉,后来跟她混熟了,我问她为啥说话总那么硬。她说家里都是老师,说话都这样,常常把人当学生,话已出口,情绪就到那了。人与人的沟通都是从理解开始的,互相理解,工作就好开展。

    5

    2006年11月份,新闻中心招了几个新人。其中有个小周,是我在QQ上面试来的,他对台湾问题特别了解,知道每个县市长的名字,虽然长相一般,但是我觉得他绝对是一个超级无敌的台海编辑。

    小周踏实肯干,春节值班都是他陪着吴老师。一个编稿,一个审稿,其乐融融。

    2006年年底,全国两会采访要记者报名,当时中国台湾网派出的记者是我和田云鹏,老田当时总上夜班,白天见不到人,一副过劳肥,憨厚的笑着。

    2007年更精彩(未完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好职场备胎,才有机会驾车上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av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