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马金瑜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写下那篇《另一个“拉姆”》的时候,作为一个前知名记者,她可能预想得到,此事会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但她一定没有想到,舆论的后果是嘲讽多过同情。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写马金瑜的文章,最大的感受是看客们冷漠的嘴脸让人不寒而栗!
看不到太多的共情心,反而大众纷纷站在智者的角度,俯视她、指摘她
——“难以理解,堂堂一个记者,竟然会被家暴,还接连生了三个孩子?”
“自己都拯救不了,还想拯救藏区的女人,真是圣母婊!”
“此人非蠢即坏,都被家暴还站在讲台上教育年轻人要相信爱情,要为爱跳崖!”
马金瑜一定没想到,自己的记者身份,竟成了被嘲讽和质疑的源头。
其实,这有什么奇怪吗?
一个名女人,管你是名记者、大作家,还是国家领导人,关上门的那一刻,在私密的空间里,面对一个暴虐的男人,难道不是分分钟被还原为一个弱女子?
有才华如张爱玲,不也着了渣男胡兰成的道儿,不但甘愿当小三,在他面前还要“低到尘埃里”,被屡次背叛,还拿稿费接济他;大作家萧红,她丈夫萧军明目张胆地出轨,经常性地家暴,她被打得鼻青脸肿,也没想过离婚,反而在朋友面前替他遮掩。
难道,在这届网友眼中,她们也是圣母婊、蠢货?
02
我以为,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遭遇和选择,与其职业没有太大关系,反而是被其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等深层次的心理因素所左右。
这些隐秘的因素,很多时候当事者本人都没法清醒地感知,又怎能轻易为外人所知?
她们陷入自我心理黑洞和性格缺陷的陷阱中无法自拔,其实是很可怜的,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自救,却要被世人嘲讽为“蠢货”?
果然,人类的悲喜不能相通。
看着那一条条马后炮似的“智者”留言,读着那些高高在上观点文,我只觉出冷,彻骨地冷。

(看看知名公号人血馒头式的标题和野蛮的论断,此文还引发了两个大号一场关于抄袭的撕B大战)
03
有媒体抓着她演讲和采访时说的只言片语(马金瑜对台下的人说,要相信爱情,哪怕前面是悬崖,也勇敢跳下去),就说她是恶,是坏,是撒谎。
这种评判实在简单粗暴。
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或许这就是那一刻她最真实的感受;有点同理心的,也可以理解为那是她在应激状态下的自我麻痹,再说难听点是死要面子的嘴硬,但都不应该成为被骂“活该”的理由。
至于网店经营不善,以及她的婚姻是否有商业营销的嫌疑等质疑,更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跟家暴有半毛钱关系?
既然她曝光的是家暴,那么只需要探讨家暴是否真实存在。
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公众要将一个“自曝家丑”(是的,在中国传统舆论框架下,这算是家丑)的可怜女人架在火上烤?不但从各个角度揣摩其用意,用“智者”的视角品读嘲讽其爱情观,甚至妄加揣测其人品?
除了她那几个同样被骂得很惨的前同事,几乎没有人关心,她和她的三个孩子如今是否需要帮助!
更奇葩的,是不到72小时就公布的官方调查结果。其中令人作呕地特意强调了一句:“马金瑜面部有淤青,谢德成颈部有伤痕并出血”。
怎么,现在我国对被家暴人的要求这么高了吗?——宁可被活活打死,也不能还手,否则就是互殴?完全忽视一个高出一头的干体力活的男人在一个女性面前的体力优势。
调查那些邻居女工的证词也可笑之极——在那种偏僻野蛮的生活氛围中,谁会说自己被家暴了,谁愿意得罪一个一直认识的人,去给一个外地媳妇做证明?
简直是问的人装糊涂,答的人怕麻烦!
整个声明让人看得生硬又尴尬。
效率如此高的官方声明,到底是护犊子?还是护形象脸面?
还有文章质疑,为什么马拿不出被家暴的证据?为什么被打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报jing?
问这些问题的人,一定是自己和身边人都生活得太幸福了吧?
我身边许多妇女,被老公打了一辈子,一说起来眼泪哗哗地流,可也拿不出什么证据。
而且就算上了法庭,被家暴者提供了伤情照片,那对方也完全可以把自己挠伤,拍张照片,狡辩说是互殴!
让一个女人提供三年前被打的证据,这有多少可行性?以及,报jing有用吗?
在被打的当下,家暴者会允许你报jing?
不!他们只会用加倍的暴力,用家人的安全威胁,还会把手机等一切通讯工具没收。
即便侥幸报jing成功,在小范围的生活区域内,如果出jing人和施暴者认识,那么,很可能这次报jing连出jing记录都不会留下。(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因为很多事我自己亲身经历过。)
就算报jing成功了,出警人也不认识施暴人,但也没有半毛钱用处啊!想想被活活打死烧死的拉姆吧,毕竟,jing 查也只会和稀泥地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样看来,马金瑜确实比拉姆聪明,她知道报jing也没用,干脆直接省了这个流程,以免被打得更惨。
属实没毛病。
04
一个有点想法的姑娘,抱着理想主义和文人情怀,被爱情所蛊惑(即便因为商业利益,她的爱情在别人眼中没有那么纯粹),做出了冲动的选择,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她的初心,不该被嘲讽。
在朝夕相处中,她和当地妇女之间同病相怜的情义也不该被讽刺为“圣母婊”。
社会的冷漠和功利太可怕,比家暴男更可怕——
“女记者远嫁西藏”,成功了,就是伟大的爱情;失败了,就是傻逼的被家暴者!
这种价值观让人不寒而栗!
这种舆论风向只会让更多的被家暴者不敢发声!
几乎没有看到哪个大媒体就此事认真探讨如何铲除野蛮的西部文化,从社会机构和法制健全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保护被家暴者,反而都在津津乐道着:作为个体的女性该如何更利己的择偶?
这种踩着别人的伤口来秀智商的优越感,让人作呕!

(某雾字起头大号的文章截图)是啊,当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了潮流,那么理想主义变成傻B也就是必然的了。
05
我们的法律和舆论对女性真的恶意太大了(或许,这种恶意,只有真的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更深切地体会)。
雪上加霜的是,最近又出了一个什么狗屁的“离婚冷静期”。(没出这玩意儿的时候,我离婚都要起诉加上诉,折腾了一年多,外加净身出户才能摆脱,如今有了这政策,不知多少苦命女人只能深陷魔窟暗自垂泪。)
以及妇联这种摆设似的机关有什么鸟用?
——当你生活幸福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只会摊摊手,告诉你,抱歉我们啥也做不了。
生活中,人们知道哪个女人被家暴了,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不是对施暴者的愤怒和对被家暴者的同情,反而是好奇看笑话的心态——
“啥?她竟然被打了?”
“真是无能啊,傻缺!”
“婚姻的失败者!人生Loser!”
各位看官请扪心自问,你们是否有此心态?
如果有,那么今天你该意识到:这种心态是赤裸裸的恶,是该为此感到羞耻的!
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下,如果哪个女人公开承认被家暴,即使没有证据,我也愿意相信她大概率说的是实话。因为她们完全能预料,曝光后自己将面临多大的压力,跟脱光了被人品头论足地围观也差不多了。
不是被逼得没办法,谁愿意自揭伤疤给人看?
是的,马金瑜确实是失败了,无论爱情、婚姻,还是事业。
她成了别人眼中的大笑话!
但在某一个角度,我由衷地敬佩她:我觉得她是一个勇士、斗士!
她或许不够“聪明”,但她敢于追求,敢于尝试,也敢于揭露!
而且,这种尝试和揭露对社会的进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是的,比起那些马后炮似的“鸡贼”,马金瑜那种傻B似的理想主义着实让我觉得心疼和感动。
PS:抱歉,今天的文风不够理性克制,但我并不想写新闻,只想说畅快地说点心里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