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友要宁缺毋滥
有这么一句话:天才不会让自身思想局限于凡人铺就的轨道。
很多天才都是孤独一生,并伴有重大成就的。
牛顿,百天以后死了爹,3岁以后母亲改嫁,由祖母带大,并且喜欢独立思考,不停探寻。他没有同龄的玩伴,还经常被人耻笑。
爱因斯坦,5岁才开口说话,被认为早期患有学习障碍症,大学毕业不能留校,边打工边做家教,才在专利局获得职位,就这么一位牛人,毕业两年后的肄业经历,饱受人间冷暖的摧残。
这都是名人,甚至是疯子天才,对我们普通人不适用吧,的确,看观您是对的,you are right ,you are all right 您说的都对。
但是从这些特征上,我们发现了关于孤独的几个线索:
*孤独是培养独创性的良机
“孤独就是天才的试金石”,那些非凡的创造力与全新的灵感正是根植于“孤独”的土壤。
总之,这些天才的人生基调就是不从众、不被常识左右。然而,天才毕竟也是人,也有各自挥之不去的烦恼。但是他们从未停止过思考,所以能获得那些世纪性的伟大发现。我想,手持本书的您可能正处于孤独而苦闷的情绪中。
也许是因为不认同某些世俗观点而无法与周围人保持一致,也许是因为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备感郁闷。
总之,不要逃避孤独,要敢于直面孤独。即使我们无法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顶尖的科学奇才,也可以成为自己生活圈里的天才。
交友众多也不等于个人魅力
其实我们有时候会有迎合别人的想法,受到认可,受到需要是很舒服的,但是你要认清一个现实,我们不是人民币,没必要迎合所有人。
对于我们的朋友,很难得有相同的家乡,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经历,只有双方能听懂的故事,这些已经超越了很多,所以真正的朋友一定是那些人生路上值得你珍惜的人,而那些酒肉朋友,职场脸熟者,都可以忽略不计,谁能把所有做过的公交站全部记住呢?
放弃那些无友不欢的想法吧
我自己有没有朋友?当然有啊,但是我朋友很少,一是我性格古怪,二是我不怎么联系朋友,我有时候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真正的朋友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忘掉。
交友广泛与否并非衡量人格魅力的标尺。如果双方交往仅限于表面功夫,即便朋友再多也毫无裨益。
而且,这种交往在冲淡个体存在感的同时会加剧孤独感。
反之,有的人虽交友不多,但彼此能敞开心扉地交流,这样的挚友才是千金不换的。
在我们看来,那些性格开朗、人缘极佳者总是如此富有魅力又让人羡慕,与他们交往会让人心情愉悦,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人格魅力不仅仅朋友多,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可能被你我忽略了,正直、有同情心、更自律、更坦诚,这样的不也都是人格魅力吗,这样的人我相信他们朋友也不多,所以那些认为朋友多的人,人格魅力大,纯属自己的想象,就跟有些人觉得,有钱人一定干过亏心事一个道理。
因此,我们没必要将人格魅力拘泥于交友多寡这一点上。
当然,如果你能在广交朋友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存在感,那么尽可以照此发展下去。反之,则需要你充分发掘真实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会成为众人眼中的可爱、可敬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