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写字

作者: 青衣粲然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12:46 被阅读145次

得空看了《李叔同说佛》一书,里面有一篇文章我很感兴趣,那是弘一法师在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厦门南普陀佛教正院的演讲。名字叫《谈写字的方法》。弘一法师只所以讲写字,他的本意是劝人学佛法的,但有空时写写字,将字写到能写对子、中堂送人,也可作为弘法的工具。

先看看弘一法师的作品吧!

弘一法师说写字 弘一法师说写字 弘一法师说写字 弘一法师说写字 弘一法师说写字

在此,我将那些触动我心的一些要点转录下来,以飨读者。

弘一大师的观点(因为我仅专注硬笔,与硬笔有关联的我录下,其它如笔和纸我就略过了)

1、每天练习写字时,应同时练习篆书、大楷、中楷、小楷,实在无时间,中楷可以略掉。

2、学写字得先由篆字学起,因为一、可以顺便研究《说文》,这样对于文字学可以有一点常识,对一个个的字知道其来源;二、学过篆字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划不会写错。篆为隶、楷、行打下基础。

3、篆书、隶书、楷书、行书都要写,且样样要学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才可。这样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可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

4、用格子纸写字很方便,这样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写字不能随随便便,每个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标准。因为格子纸有十字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此线,则写起来自然会很适中,很”落位”。

5、平常写字时,不能写某个字,就眼睛专看这个字,其余的字不管。因为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都有关系,即全部分的字不论上下左右,都须连贯才可以,写字要使全体都能够配合,不能单就每个字去看的。

6、写一幅字或对联、中堂、横披、条幅,都是有章法的。一般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

7、章法占的分量比较大原因是什么?因为艺术上有三原则(这是西洋绘画的要求):

1.统一

2.变化

3.整齐

我们写一张字,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竖,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单统一也不好,那有些呆板,须当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历害,乱七八糟,也不好看。所以必须注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

8、以上是为写字的章法,说起来简单,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验,多多练习,多看古人的书法及碑帖,养成赏鉴艺术的眼光,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养成,有所成就。

9、印章上的字须写得好,刻得好,印色也要好。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方有圆,大小不一,区别种种,写字之后再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

想要达到最高的境界该如何呢?弘一大师借用了一句《法华经》中的一句话”是法非思量分别是之所能解”,改为”是字非思量分别是之所能解”。即以写字来说,也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最上乘的境界。

可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去度娘过,仍得不到头绪,仅且存疑吧。若有贤能者告之我,在此谢过先。

相关文章

  • 弘一法师说写字

    得空看了《李叔同说佛》一书,里面有一篇文章我很感兴趣,那是弘一法师在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厦门南普陀佛教正院的演...

  • 百日写作-85- 写作的幸福

    所谓的写作,感觉比较神圣。但是为了严肃起见(假正经),以此单词形容自己每日的写字练习来表示郑重其事。 弘丹老师说,...

  • 弘一大师说

    弘一大师说:“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

  • 弘一法师说“爱,就是慈悲”

    弘一法师皈依佛门,住杭州灵稳寺,妻子携子劝归,然大师心意已决。渺渺西湖之上,两舟相对,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

  • 超脱

    浴佛节,共沾法喜。 弘一法师说"当你轮回再来,良师已经涅槃,良缘消失不见,遍寻三千大千世界,无人在点你,化你,引你...

  • 周末的放空

    弘一法师说,遇见是有债要还了,离开是债还清了。

  • 2019-01-29

    弘一法师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 师说:砭法释疑之一

    近期越来越多的同学们想学习李氏砭法,但很多同学对刮痧的基础知识还不甚了解,我们特意找出了李老师的《师说》一文...

  • 咸淡的味道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是弘一法师说过的话,随缘,无欲无求,随遇而安。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

  • 修行与因果

    弘一法师说:“我对别人怎样,是我的修行;别人对我怎样,是我的因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弘一法师说写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ry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