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逢年过节,节后要走亲戚,俗称探亲戚,一般都是比较亲的。
因为外婆家平时去的比较多,除了过年,平时的节日反而去的比较少,大多都是陪爷爷奶奶去奶奶的娘家了。
在堂兄弟姐妹之中,大伯的几个孩子爷爷奶奶带的比较少,跟爷爷奶奶那么亲密,再加上年纪也比较大一点,不爱陪爷爷奶奶探亲戚。而两个叔叔的小孩又比较小,去奶奶的娘家要走不少路程,帮不上忙不说,还可能成为累赘,所以爷爷奶奶不愿带他们去。
分家之后,我家跟爷爷奶奶的厨房是同一排楼的,虽然我小时候也不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是同一屋檐下,实在少不了照顾,与他们还是比较亲近的。所以在我稍大一些,大概八九岁左右,他们探亲戚喜欢叫上我,一来我不怎么闹腾,二来路上也可以帮忙挑一会担子。
去的最多的是隔壁村的奶奶的娘家,从家里走过去要大半天的时间。我们都是一大早吃个早餐出发,奶奶的妹妹在另外一个村,在半路等到我们一起,集齐了,一行人五六个一路聊着,一路欢笑出发了。
去到奶奶娘家,差不多是中午了,休息片刻,几个表叔轮流叫喝茶——就是吃酒酿蛋和吃油果、小吃之类的,反正几家人吃下来已饱了,但是接着就又是吃午饭的时候了,看着一桌子丰盛的午餐,勉强撑几块肉,实在吃不下,干馋死人了。当然,也不打紧,一般我们都会住一晚,那一桌子的菜晚上继续吃着。
我喜欢陪奶奶去她娘家,除了吃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还有两个年龄相仿的表兄弟,一个与我同年,一个大约小我两岁。他们屋前有一条小河,夏天的话我们就在哪里玩水、抓鱼;屋后是一片竹山,冬天他们就带我去挖竹笋、抓小鸟;有时也会与表叔他们一起进山放香菇——砍倒的大树锯成一米左右长的小段,用专门的工具在木头上凿一个小洞,然后放上菌种,再把洞口用树皮盖住,过上个把月,只要气候合适,就会长出香菇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的亲戚都往城市跑,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探亲戚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简单了,基本吃个午饭就回家了,那段探两三天亲戚的日子只能成为一种记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