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为“仿写”而“仿写”

作者: 一未_ccd2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0:34 被阅读23次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是:读写结合。每教一课,总要想方设法,想出一、两个读写结合点,进行一、两次小练笔。
      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结合第2自然段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告诉学生写人物的外貌要像文中一样抓住人物的特征,不必面面俱到。然后让学生仿照文中第二自然段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收效甚微。
      又想起一次听《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一篇描写场景的散文。执教者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后,就将文章作为指导练笔的材料来组织教学。执教者的教学步骤分为三个环节:
      一、小组交流讨论,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二、小练笔,选取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借鉴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个场景的震撼之感。
      三、写作成果展示与点评。设置第一个环节的目的重在为下文的练笔提供知识支持,其间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补充的写作知识有: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2.借景抒情;3.抓住事物的特点。把这些写作知识整理出来以后,执教者并没有对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任何引导和分析,学生只是明确了几个概念,就匆匆在老师的指令下“运用上述知识”仿写练笔。
      以下是一个学生的习作展示——
      一接到篮球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十个在球场上拼打的男生,如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跑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呐喊;旋风一样,是飞舞的彩旗;乱兔一样,是飞跃的脚步;电闪一样,是急奔的身影;斗牛一样,是强健的身姿。学校球场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激烈、多么惊心的球赛啊!
      仿写文字写篮球赛,有比喻、拟人、排比,似乎也以描写场景来抒发震撼之情,甚至就个别句子来看,想象还非常丰富。但综合起来看,小作者的感受是机械模仿的。感受是虚空的。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学生孤立地按三项知识的要求努力向目标靠拢,却始终没有自己的个性体验,而是情感造作。
    来看看仿写段的原文就明白了。
      原文: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士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作者写这段文字写出“人”“鼓”的合一,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比喻、拟人、排比是描写“人”“鼓”合一的一种表达技巧。如果老师能够提示出作者的思维过程,以作者的个性体验唤醒学生不同的个性体验,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又如外貌描写,教师只告诉学生它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的一种技法,要抓住特点来写,却不说其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或者只告诉学生外貌描写应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作者情感的表达,却又因为缺乏对范文的个性分析而使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写作知识。同样的外貌描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传达的是作者对一位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的担心和关爱之情;而《轮椅上的霍金》中外貌描写则表达了作者对霍金健康状况的担心及对霍金的敬仰之情。
      为“仿写”而“仿写”,让读写结合走入了死胡同,使随文练笔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当避免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为“仿写”而“仿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v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