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变法,使韩国强盛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变法,使韩国强盛

作者: 萤火张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21:08 被阅读0次

申不害,亦称申子,郑国京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改革家。

他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01、饱读诗书,得不到重用

申不害从小就饱读史书,对于社会秩序有自己的深刻见解。

郑王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申不害曾多次毛遂自荐,也没有得到郑王的重用,曾为郑国小吏。

02、建议韩王执圭去见魏惠王,被重用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并做了韩国的低级官员。

公元前354年,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面对重兵压境的严重局面,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

危急关头,申不害审时度势,建议韩昭侯执圭去见魏惠王,申不害说:要解国家危难,最好的办法是示弱。

今魏国强大,鲁国、宋国、卫国皆去朝见,您执圭去朝见魏王,魏王一定会心满意足,自大骄狂,这样必引起其他诸侯不满而同情韩国。

韩昭侯采纳申不害建议,亲自执圭去朝见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

魏惠王果然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撤兵,并与韩国约为友邦。

申不害亦由此令韩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为韩昭侯的重要谋臣,得以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03、建议联合齐国乏魏救赵,被采纳

公元前353年,魏国又起兵伐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派人向齐国和韩国求援。

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应如何应对。“申不害担心自己的意见万一不合国君心意,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惹火烧身。

便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让我考虑成熟再答复您吧!

随后,申不害不露声色地游说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

自己则暗中观察韩昭侯的态度,摸透了韩昭侯的心思,申不害便进谏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

韩昭侯果然十分高兴,听从申不害意见,与齐国一起发兵讨魏,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从而解了赵国之围。

04、申不害为韩国相,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韩昭侯从申不害处理外交事务的卓越表现及其独到的见解,发现这位“郑之贱臣”,原来是难得的治国人才。

于是他便力排众议,于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为相,以求变革图强。

(1)收回强族特权,加强君主集权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先杀了韩昭侯的内侍总管,人称韩家老。

韩家老是一个完全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但接受官员的贿赂,泄露君主机密。

他还公然索要贿赂,就连申不害这样的大臣上朝,都要先贿赂一下,要不然就要受到刁难,还敢在朝堂上公然说话。

大臣们都恨得牙痒痒的,碍于韩昭侯面子,不能拿他怎么样,申不害一出手就杀了这么一个权臣,让人看到了变法的决心。

第二步,拿贵族开刀,杀了上卿侠趁、丞相公厘子、上大夫段修。

这三个人都是韩国的权臣,又是世族,每家都极有势力,封地也是最多的,还有自家的私人军队。

把这三家的当家人杀了,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

第三步,把其他权臣都软禁起来,开始宣读变法国策,杀了为主四个人,其他人很爽快地签了字。

仅仅一个月,申不害收拾了各家封地、收缴了各家的军队和府库,韩国的府库立即充盈起来,增加了几万私兵,韩国的军队也强大了很多。

(2)整顿吏治,实行考核

韩国开始真正变法,整肃吏治,申不害废除了世袭制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申不害建议韩昭侯招贤纳士,人尽其才,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3)整肃军队,加强训练

申不害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

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4)重视农业和手工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

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

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5)重视法治,使韩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申不害认为郑国的社会秩序之所以很差,无非是因为两个原因。

其一是没有好好的管理,其二是社会没有公平可言,为了避免韩国走郑国的老路。

申不害认为应该将律法更加详细列出来,每一项罪名对应的惩罚也应该写清楚,而且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不能因为身份而免罪。

申不害的“法治”获得了很大的成效,韩国社会中的很多矛盾都因此得到了妥善解决。

原本比较尖锐的贵族与平民矛盾,也得到了很大的缓和,申不害也因此在韩国名声大燥。

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贵族特权受到限制,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国内政局得到稳定。,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

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

相关文章

  • 《惟无为可以规之》

    这是战国时代韩国变法家申不害的观点。申不害变法注重“术”,相当于技术、计谋、技巧的意思。申不害“惟无为可以规之”的...

  • 《申子论聪明》

    申子,就是申不害。申不害,战国时期韩国丞相,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著名的思想家,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申不...

  • 本是战国七雄之一,却一步步帮助秦国完成霸业!

    战国之中,实力较弱的两个国家就是燕国和韩国,韩国处于中原之地,国力弱小,在申不害变法时强盛一下,犹如昙花一现,燕国...

  • 战国记变法篇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之术治

    【申不害变法第一集】战国记变法篇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之进阶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力排众议,拜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

  • 《李悝警其两和》

    说的是战国时,韩国变法家、改革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悝的事迹。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法、术、势”三大类,...

  • 商秧变法成功,却难保自身性命

    变法成功却难保性命,商秧并非个案。而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死得惨烈。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很多,春秋时期有管仲...

  • 观秦(六)

    第三十一集,韩候懦弱胆小,而申不害的变法以失败告终。申不害的变法是战国变法的惨烈失败,也暗示了变法之难。庞涓死于马...

  • 《中国哲学简史》-法家

    法家-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国公子,擅长著书,《韩非子》五十五篇。讽刺的是,秦国比任...

  • 通读《史记》| 卷六十三(1)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了老庄两位道家代表人物以及申不害、韩非两位法家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讲述了他们思想之间的...

  • 战国变法组之申不害的“术”

    李悝与吴起,可以说是商鞅的前辈,而申不害则可说是商鞅的同时代的人。当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的第二年,申不害在韩国为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变法,使韩国强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ai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