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摘记五)

课程的逻辑(摘记五)

作者: 明媚如初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7:39 被阅读0次

5、“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研究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揭示“学校知识”的本质

学校知识:通过正式课程加以授受的,也存在着教学过程中借助师生之间交往和相互理解而加以再定义,再建构的一面。注重“隐蔽课程”所授受的学校知识。

纳入学校课程是借助文字以教科书形式所传递的那些学术性,理论性知识。这些知识掌握过程与评价是以每个儿童为基础成败得失的原因终究归结为儿童个人。

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包括三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即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客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

素质教育区别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尺标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二、素质价值与课程标准。                      教育内容:从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文化体系中,根据某种价值判断作出选择并赋予教育价值。

教育内容的学术知识,政治价值观,道德态度,艺术作品,工艺制作,演奏技巧等等都旨在教育的经由社会性过程而选择出来的价值。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视点

编制课程标准的认识前提:知识论,学习论,社会文化论的角度作出理论思考,明确课程构成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物的教学情境”的设定,而是包括了教师的自我变革在内的“人的教学情境”——“对话场”或“关系场”的设计。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摘记五)

    5、“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研究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揭示“学校知...

  • 课程的逻辑(摘记四)

    4、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 教育不仅仅是授与知识,而且在于训练并形成能力。 形式训练说:教育的目标不...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

  • 课程的逻辑(摘记七)

    7、论“学科”与“学科统整” 一、学科与科学 学科:是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从科学,技术,艺术的人类文化遗产中选...

  • 课程的逻辑(摘记九)

    9、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要求一代新人具有“基础学力”,要求具有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知变,处变,制变,创变。 探究学...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八)

    8、科学素养与理科素养 一、科学素养与理科素养 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 •概念性知识 •科学的理智 •科学的伦...

  • 课程的逻辑(摘记五)----钟启泉著

    5、“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研究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揭示“学校...

  • 课程的逻辑(摘记二~三)

    2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选题贴近学生日常实践,富有儿童情趣...

  • 2018-05-10

    课程的逻辑(摘记二) 2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新课程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满足中小学教材出版基地推出的多套不同风格、有前...

  • 2018-05-10

    课程的逻辑---摘记感悟一 1.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摘记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r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