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线上教学成了必须的选择。之前同事们选择大网课教学,每天进群听他们讲的有滋有味,抑扬顿挫,除了羡慕之外就是为他们鼓掌,其他也就没有过多的考虑。
昨天,同学们该学习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的知识:逻辑的力量。同事一直要求我给同学们上课,认真备课,感觉到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枯燥无味的,制作课件的时候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减少纯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更多地呈现事例性知识,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这部分知识。另外,也调试了设备,信心满满准备今天给同学们上课。
可是,上课时意外还是发生了。电脑连接了耳麦,起初是没有声音,紧接着是杂音太大,同事们打电话,同学们发消息,一时弄得手足无措。赶紧寻找原因,折腾了一阵子,十分钟时间已经过了,才算是顺利开课。该讲的内容没有完成,还留下了不好的影响,内心别提有多郁闷。由此,我也想到了这几天阅读的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一名教师既要有本体性知识,及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人类基本知识,是不仅针对教师而言,乃是应该具备的人类基本知识。结合这些内容,联系这一堂失败的线上课堂,我想到了很多。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文课上的逻辑学知识,对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要熟知推理、归纳等知识,还要能够结合实际把这部分知识讲的深入浅出。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充足储备,课堂上就难以有精彩的讲解,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可见,教师的专业知识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专业知识的获取途径就在于学习、阅读。我不由得想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深厚的知识再加上传神的体态语言,这样的课能不感染学生吗?我们无法企及先生的高度,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持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学情。逻辑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同学们虽然有过相关概念的接触、理解,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不知不觉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但从比较纯理论的角度学习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从上课过程中同学的反馈了解到的。立足学情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希望从怎样的角度接受这方面的知识?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堂预设学生应该接受知识达到怎样的程度?这些都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充分的教学准备。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还需要教师阅读学习,提升自我。
三、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技术属于辅助教学的一种能力。在信息化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掌握课件制作、文本编辑、视频剪辑、微课录播等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没有必要的信息技术在现在的教学中有时会寸步难行的。就拿线上教学来说,这不是多复杂的技术,但关键时刻必须能够尽快处理出现的故障,保障教学有序进行。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刚参加工作不久,又一次担任学区公开课教学,当时才刚刚使用投影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制作投影胶片,万事俱备,只待东风。可是上课时却出现了问题:正在上课过程中,投影仪的反光镜掉了下来打碎了,强光光束差点把投影仪的镜子塑料壳点燃了,好在一名同事反应迅速,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小圆镜代替了打碎的镜子,帮助我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新网师中的课程《现代教育极简技术》,必要的教学技术会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一节课,感触良多,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教师要成长,就必须时刻具有学习的意识,要有成长的行动,要有长期的积累,方能在讲台的方寸之地演绎今古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