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都有讲优质课的经历吧。其中的艰辛与煎熬,大家都品尝过。
没有教学思路时,心里百抓无挠;课件改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满意;课堂用语简了又简,以求更简洁;试讲了一次又一次,直到自认为完美为止。
没有经过至少几天几夜的折腾,一堂优质课是不会成形的。有些老师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一种折磨与痛苦,可是换种心态来思考,这是一种化茧成蝶的过程。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一只蝴蝶的,前提条件是放下所有的焦虑与烦躁,静下心来慢慢的等待。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优质课?换句话说,优质课到底“优”在哪里?结合最近几次的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质课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在讲优质课时,往往是借用了教研组或学校的集体力量,反复打磨、切磋、演示,然后不断地试讲、修改,最后整个流程成熟了。可是讲课老师自己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把握到位吗?能娴熟的驾驭课堂吗?
哲学上提到,任何外力的作用都不及内因的主动性。所以,在讲优质课前,讲课老师一定要学会自我整合教材、熟练的把握教材,并在整合与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注入自己的教学思想,也就是课堂上能看到自己的东西。只有精心准备、用心思考的课堂,才是一堂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优质课。
二、优质课离不开“亮点”的存在。
听了好多课,评委和听课老师多少有些疲倦;学生一天到晚也上了不少课,早已把上课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应付。如果此时的讲课老师,授课平淡无奇,可能教师的语言会成为学生和评委老师的“催眠曲”,这绝不能成为一节优质课。
我所理解的课堂的“亮点”是以下几点:
⑴就是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点独到的教法与学法。
所有讲课老师都用大家通用的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会出现“撞衫”的尴尬,也会给评委老师带来厌倦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选材设计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如导入新颖奇特,吸引大家的眼球,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勾起一种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
再如,课堂小结时,我不用框架式,采用知识树、思维导图或学生来总结的方式。当堂达标时,我不直接让学生做题,来做个游戏吧,抢红包、小组竞赛、学生台前讲解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渲染了课堂氛围,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⑵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上。
有的老师普通话特好,可以来个现场朗诵,这就是优势;
有的老师字写得特好,那就板书吧;
有的老师说话声音特好听,让人过耳不忘,好有亲和力,那就展示了;
有的老师上课特有激情,能“忽悠”一大帮学生和他一起“疯”;
老师们各有所长,为何不将自己的长处展示出来呢?这就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优势,赐给我们的财富,好好使用才好。总之,无论老师有什么特长、什么魔力,能让学生喜欢上、愿意上、能学会的课堂就是一节优质课。
三、优质课关注的目标是学生才好。
听过好多的优质课,总感觉好像是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而学生成了老师手下的道具。学生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反倒使学生成了演员,而老师成了整节课的主角。颠倒了主次的课,称不上优质课的。
当下,为迎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情展示”等新名词应运而生。老师们为何不借着课改的东风顺流而上呢?
课堂上,老师要少讲一些,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老师要放慢节奏,多一些课堂的留白;
课堂上,老师少参与一次,多给学生表演展示的机会。
四、优质课是师生间一次心灵的沟通。
正如法国作家安东尼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关注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及时的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让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去感受学生思想的奇特。这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一次灵魂的互换。
课堂上师生间能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才是一节精彩的优质课。
当然,优质课中还少不了教师对课堂能力的驾驭、课件的制作水平、老师对多媒体操作的熟练程度、对课堂及时掌控的能力等等。
在我个人的观点中,我认为一堂好的优质课,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走到今天,好似发现走到了尽头,行不通了,所以教育体制需要革新换面,“德育教育”就这样诞生了。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教育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凸显了教育的功利性。在“教书”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是合格的老师,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将所知道的知识无穷尽的传授,所以才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千古传诵。而领导们、老师们忽略教师的另一个责任所在——“育人”。直到今天才发现,教育少了“育人”这一块,今天能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改正,亡羊补牢、犹未迟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