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蒯彻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彻。因去,佯狂为巫。
译文:蒯彻又劝韩信说:“善于听取意见,就能够预见到事物发生的征兆;善于谋划思索,就能够把握住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善于听取意见、思考问题而能长久地维持安全的人,天下少有!所以为人明智坚定,决择事情就会果断;为人犹疑多虑,处理事情时就会招来危害。一味在极其微小的枝节末梢问题上精打细算,遗漏掉那些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智慧足以预知事情应该如何去做,作出了决定却又不敢去执行,就会为一切事情埋下祸根。功业难得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把握却容易贻误。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但是韩信仍然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且又自认为功劳多,汉王终究不会夺走自己手中的齐国,于是就谢绝了蒯彻。蒯彻随即离去,假装疯狂做了巫师。
背景:当时,项羽派人劝说韩信反叛汉国与楚国联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为王。韩信念旧,犹豫不决,不敢贪图私利而忘恩负义。
解析:权力上讲究持术不持信。就是无论时候都要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制与人,永远都要把刀把子握在自己手里。如果靠感情恩情去维系,人都是会变的,韩信就是在后期变化的过程中,受制于人,被吕后(刘邦正宫)设计杀害。在其被杀时,感慨说: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那该怎么抓住机会呢?
一、听取意见,谋划思索。
能够预见事物的征兆,细心谋划思索,才能把握住成败的关键。蒯彻明白事情必须看的长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抓大放小,多谋决断。
考虑问题,一定要抓住关键,抓住的大事,不能在小事情上放太多精力。韩信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价值观不到位,和刘邦为了逃命丢儿弃女相差太远。失去了三分天下的好机会。
三、阶段不同,手段不同。
获得权力资源,初期要靠近资源,得到权力信任。中期要获得资源,得到权力支持,后期就要消化资源,转化为己。韩信在初期投靠刘邦时,队伍不熟悉,位置不太稳。但是带领部队攻占齐国后,实力大为增加。韩信可能真没有背叛的想法,你不想,不代表你身边的人不会想。得到资源后,不把资源转化为自己的,得到也会失去。
韩信在被吕后杀害之前,该有多么的后悔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后悔也没有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