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灶台很笨,不到两米长的灶台紧嵌两口大生铁锅,生铁锅与生铁锅之间的弧边缘装口大鼎罐,灶台沿厨房两面墙而砌,角落便是烟囱。
细看站灶的横断面有个眼,伸手可向前后延伸直至手臂处,冬天猫怕冷时能钻进去睡觉,家乡人称它为“猫眼”;猫眼不是专门为猫而设,冬天里烘鞋没有更好的地方。
灶镗前面靠墙处也有两个猫眼,上小下大,上面巴掌大放火柴,下面有一匹青砖的高宽,深度尺多,堆放劈好的引火材料。
灶镗火龛用泥砖作围,面积不到一平方,垫着柴火余灰,冬季寒冷时,火龛中会堆小篝火或炭火。
火龛后一条长板凳,高七十几公分,长一米五六,宽二十几公分,板的厚度五公分,家乡称它烤火凳,隔着背后的柴窝,凳外边向后围着围子直到后墙,形成长方形。
家乡柴火灶在厨房里形成主体,整体的模样一目了然,时过境迁,依然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仿佛就在近前。
家乡作灶一般会选个好日子,砌灶选在夜深人静时,先敬灶公灶母再下手;灶王爷何许人?为什么要信奉他?传说灶王爷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御厨,人间做厨行业的祖师爷,只因在上天做了一道非常美味的甜点,感觉味美尝了尝,不小心尝到一件不剩,被玉帝罚到人间,而后玉帝再没有请到厨艺高超的御厨,于是对灶王爷很怀念,命他每年小年时上天汇报一年的工作。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一家之主。”是对灶王爷的褒奖,过去每到小年便会送灶王爷,把他的画像贴在灶边墙上,大年三十又迎他回来。
大家认为灶王爷喜欢甜食,所以在众神中唯有对灶王爷供奉甜品,北方人敬他麦芽糖制品,南方人供他谷芽糖供品,北方二十三过小年后他直奔南方,南方过小年就晚了一天;他是正神要从南方直升南天门;北方人甜食会加盐,南方人甜品纯甜,南甜北咸也是这样产生的。
小时候听过很多关于灶王爷的故事,说他是个“好吃鬼”,把他的神位供奉在小猫眼上方,锅中的百味会从此飘出,个别人家会特意把朝这个方向的锅盖处锯个缺口,便于锅中冒气,让灶王爷品尝。说他是个“伙夫头”,烟熏火烤,又黑又不干净等等。
灶王爷是个风趣幽默的神,故事描素的有榜有眼,有一年上天拜见玉帝,见玉帝闷闷不乐,他便讲了一件他在灶边的所见所闻,说公公媳妇坐在灶龛前聊天,公公总是埋怨婆婆这不好,那不行;媳妇抱着幼儿吃奶,丈夫被抓壮丁征修长城,听多了公公的怨气发泄,手握铁夹钳在火龛上写道“若是公公不嫌弃,半为媳妇半为妻。”,刚写完,只听到婆婆从外面走来,公公立刻抢了媳妇手中的铁夹钳,把媳妇的字扒掉,天知地知,你知她知,我灶王爷也知。引来玉帝和众神开怀大笑,后来,把这件事传到人间,说灶王爷那年上天前未吃甜点;公公称为扒灰老倌的来历也是这样来的。
听说过这个传说,男人们结婚后便分伙立灶,绝大部分不与老爹一起生活,不合算。无从考证传说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是戏说。
清晨厨房黛瓦上升起袅袅烟雾,烟囱青烟直冒,炊烟与山岚交融,形成雾霭,飘在东江湖上空,在日出的照射下释放出七彩光芒,那是人间最美的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