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人和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面对事情的应对方式和选择的不同造成的,他把这种选择的能力,应对的模式称之为观念,故而可以说,人和人的不同是因为观念的不同。
今天是全课程暑期研营第二天,我们又重塑了自己怎样的观念?
早上常丽华老师就“全课程教材和部编教材的目标解读”和大家做了分享,受益颇深。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完美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
课程,孩子是一间教室的核心,对于全课程实验校来说,一间教室可做的课程有很多,那么核心的三个板块,或者说必不可少的三个板块:部编教材;全课程读本;海量阅读是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要做的事情。但是即便是最为重要的三件事,因为本身目标定位的不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有不同的聚焦。
部编教材,聚焦知识技能;全课程,聚焦观念的塑造和学习的养成;海量阅读,为学生提供智力背景,这是学生一切学习的基础。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观念。
全课程致力于学生观念的塑造和学习力的培养。常老师说,全课程首先是观念的塑造,为什么,就是前面提到的关于阿德勒对于观念的解释,人和人的不同,皆因为观念不同造成的。而我们渴望通过全课程一个又一个主题,一本又一本的童书,让孩子在主题中,在故事中感受主人公面对问题的时候是如何选择的,如何应对的?从而和孩子自身生命,生活发生链接,我们在面对事情或问题时又该如何应对和选择,以此塑造我们的观念。
全课程的目标定位指向生活本身,就像核心理念说的那样“为生活重塑教育”,所以它的每一个主题的设计,内容的编排都是致力于儿童当下生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将会面临的困境的,以此让观念的塑造成为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今天常老师又一次解读了《我爱我家》这个单元,提出了这个单元的观念是:爱,是一种能力,也可以说是这个单元的核心目标之一。
说爱是一种能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是可以被训练的。那一刻,我听到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真的,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不具备爱的能力的,如果在童年我们教过孩子如何爱自己的家人,什么才是爱,怎样才算是爱等等,那么未来这个社会就多了很多具备爱的能力的人。
在这个单元中设计了四个儿歌,四个故事,目标定位清楚,教学设计就可以根据自己教室孩子的学情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我爱我家,链接家庭,链接孩子,链接生活……老师可以不拘泥于文本,而是经由这个主题创造一种生活,为此可以广泛地搜集更多的素材,为这个观念的诞生而服务。就像常老师在《我爱我家》单元补充了《木兰辞》一样,花木兰为什么这么选择,因为心疼爸爸,懂事的女儿,替父从军,这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能力。这个单元的核心观念在这个文本中得到了升华。
全课程的开放性也正在此,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创造性地做课程,因为从本质上来讲:教师即课程。 学习一是重塑我们的教育观,二是学习经验,技能,方法策略等。二者相较:我们就知道方法、策略、技巧固然重要,就像知识技能重要一样,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身的观念,即自身的教育观。学习是为了重塑我们的教育观,或者说让现有的教育观和自己原有的教育观相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无论昨天的培训还是今天的培训,方法策略之上是观念,即我们通过培训,塑造了怎样的教育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