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是我喜欢的作家,他对“文化”的表达用了四句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至今还在影响许多的人。欣闻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了今年的矛盾文学奖,我很高兴,便在当当网提前预定了一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全套三卷100万字的这部小说,收获颇多。
这部小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正如每卷书封面所写:
“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
【读书笔记】《人世间》读后感
小说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以“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一家为线索,记录了这家儿女以及和他的儿女一起成长的共乐区十几个子弟地成长历程。
小说客观的描写了周志刚一家与共乐区这些平民子弟所经历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期间,他们无一例外地经历着磨难与困苦。当然,也有为梦想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读书笔记】《人世间》读后感周家大儿子周秉义由品学兼优的知青而军工厂长,再到市委书记,代表了官员阶层;女儿周蓉则始终保持了尘世中的诗性,曾为了爱情追随诗人下乡,返城后成为大学教员,她与后夫蔡晓光代表了知识分子阶层;“一根筋”小儿子周秉昆与他的朋友们国庆、德宝、赶超、春燕等人则是普通工人,在区办工厂努力打拼,辛苦操持一家。这些人的命运虽各有不同,但都恪守勤劳坚韧、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的中国传统道德,身体里无不 流淌着想做好人的血液,这似已成他们的信仰,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信念。
【读书笔记】《人世间》读后感这115万字的皇皇巨著,全都是规规整整的手写完成。
小说的结构错综复杂,主线清晰,每一个条理又都梳理地格外分明,让人很快能在头脑中形成小说的骨架,便于理解。周家三代人的个人生命史构成了纵向的线索,上中下三部的推进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交织完成。上部描写了共乐区子弟年青时向上而又充满迷茫、激情、幻想的成长过程;中部描写了人道中年在现实社会中地挣扎、困惑与奋进的过程;下部则是描写晚年中的怨愤与豁达。
【读书笔记】《人世间》读后感
小说以朴实日常的平民视角叙述的故事跌宕起伏,很快能将人拉进那个社会,勾起太多的回忆。其中的语言,又及接地气,像写下水道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只有一处倒污水的下水道口,像往年一样,周围结了厚厚的五颜六色的冰。哪种颜色都不正,一层覆盖一层,冻着米饭粒、咸菜条、萝卜皮、白菜帮什么的。虽然五颜六色,看上去却绝不美丽,比单一颜色更令人作呕。当年的任何衣服都掉色,那户人家一冬季都得洗几次衣服。”
【读书笔记】《人世间》读后感
又如描写周志刚到贵州山区,去见好多年未见面的下乡女儿周蓉的场景, 这样写到:
“他不由得定情去看她。这一细看,顿时如同被浇筑在那儿了,他张了张嘴,发不出声音来。”
“她正是自己的女儿周蓉啊!”
“多年没见,他以为她的变化肯定特别大,悲苦不堪的命运肯定已使她美丽不在——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位老父亲刷刷流下眼泪来。”
“他在心里一劲儿对自己说:谢天谢地,谢天谢地,老天爷啊,我周志刚代表全家感激你的大恩大德,多亏你庇护着我的女儿啦!”
“爸爸?!”
“女儿的声音听来如梦中细语,一手捂嘴,仿佛一不小心说出了不可说的两个字。”
“周志刚嘴唇颤抖不止,他仍说不出话,只微微点了一下头。”
“缓缓地,女儿身不由己跪下了。”
“她低下头掩面而泣。”
“妇女俩就这样一个跪着哭着,一个背着竹篓一动不动地伫立着,老泪纵横。”
像这样用朴素真实的语言刻画人物的细节比比皆是。
【读书笔记】《人世间》读后感
《人世间》似乎总在解读处在社会平民阶层人物的内心精神,解读在一次次历史变革中人们心理上的一次次碰撞和阵痛,以及这些人物在一次次碰撞和阵痛后寻找出路时的迷惘、执着、努力。仿佛在告诉我们,人世间有许多无奈、困惑、磨难和龌龊,而终究是我们栖息的家园,值得我们眷恋,并去打拼。
于我们,好像这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又重新走过,闭上眼也能闻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感谢梁晓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