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多情之人最怕离别,伤感满怀,无处诉说。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这是一场锥心的诀别。
江边,一对男女双目凝望,泪眼婆娑,如鲠在喉,纵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诉说。
吴山青青,越山青青,两岸青山隔江相望,不知矗立了多久,它们见惯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女子望着两座青山,心中更加悲苦,甚至充满了怨责。
我即将与爱人分别,而你们日日相对,日日作伴,怎会知道我心中的苦痛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青山若有情,亦或早已苍黄了吧。
这对恋人,他们两情相悦,期待着罗带同心,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
一朝离别,将再无相见之期。
此刻,他们多想时间永恒,可天不遂人愿。
抬眼望去,江边的潮水已经平了,船要开了,离别的时刻已经到来。
自此后,两人只能相忘于江湖,各自踏上人生的旅途,如两条平行线,再无交集,唯有这段痴情永远地留在彼此的记忆里。
青山静立,水流滔滔,其苦不堪说,其痛无人懂。
这首词将情人无奈分别的苦痛刻画得淋漓尽致,如诉如泣。
试想,只有经历过这样刻骨铭心分离的人,方能创作出如此深刻之作。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样的深情诗句应该是出自柳永或秦观之手。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首词的作者是以“梅妻鹤子”留名千古的和靖先生。
而这首词是他存世300余首诗词中,唯一的,与爱情相关的作品。
我们知道,林逋是一个绝情绝爱的人,他一生无欲无求,终身未娶,一生布衣,曾在西湖孤山隐居20年,
东坡先生称林逋,“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但东坡不知道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亦曾贪恋红尘。
明代学者张岱有一本散文集,名为《西湖梦寻》。
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杭州成为了首都。
南宋朝廷在山上修建皇家陵寝,将山上百姓的墓地全部迁走,只留下了林逋的墓。
到了元代,盗墓贼杨连真伽盗掘了林逋的墓。
原以为林逋是宋代名士,墓中定有丰厚的陪葬品。
没想到,墓中只有一方端砚,一支玉簪。
林逋是宋代名士,诗文俱佳,砚,文人贴身之用,无可厚非。
而玉簪的主人又是谁呢?
因为玉簪在古代男子极少使用,而且男款更注重实用,纹样简单,长度也更长。
于是,很多人断定,这是一支女子用的玉簪。
生前珍藏,死后陪葬,或许,玉簪的主人就是那个罗带同心结未成的人吧。
也许,在林逋年轻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女子相爱,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无法结成夫妻,只能黯然分离。
唯有这支玉簪是女子留给他的最后信物。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许是爱得太深,林逋的心里再也住不下别的人。
他绝情绝欲,终日与梅花鹤鸟为伴,一辈子隐居,不娶不仕,将那份真情埋藏在心底,从未诉诸于人。
《长相思·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宋•林逋
赏析
这是宋代文学家林逋的词作。
此词拟一女子与情人诀别的情景,运用《诗经》中回环咏唱即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 ,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在江边诀别的悲怀。
全词上片起兴,点明送别,下片写情,寄托离恨,语言直白,蓄意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词上片的意思是,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
青:青翠。
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上片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
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
“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下片的意思是,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妾:我。
罗带: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
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
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
下片承前,“君泪盈,妾泪盈”,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
“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
“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
“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
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
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