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酒较早记载的历史是禹时期,仪狄酿美酒献给大禹,大禹品后赞赏有加,怕沉迷美酒误事进而误国,于是疏远仪狄,并留下“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的预言。未曾想夏桀、商纣等国君皆因沉迷美酒等诸多原因导致亡国身陨。
所以周朝立国便有了“礼乐”的制度,对王侯及百姓进行约束。礼就是规则,对酒尤为严格,有专门执掌造酒及有关政令的官员,不仅要为王室提供所需的酒饮及用具,还要参与祭祀及宴请等众多重要事务。
❶清代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四川省绵竹市

“天益老号”酒坊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元人朱煜定居绵竹,开办大曲酒作坊,当时名为“朱氏酒坊”。历经300多年的漫长发展,到清末传承至后代朱天益时,更名为“天益老号”,成为该时期绵竹最具实力的酒坊之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❷ 明代泸州老窖窖池群
四川省泸州市

“舒聚源”酒坊始建窖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是泸州第一家正式挂牌面市的大曲酒生产作坊,其创办者舒承宗不仅继承了当地原有的大曲酒生产工艺,还创立了“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即当代被人们所共知的“1573国宝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是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保护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
❸明清时代沱牌泰安作坊遗址
四川省射洪市

2007年,沱牌公司因泰安作坊要进行车间改建工程,向文物部门申请文物调查勘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批准后进行了考古勘测发掘。考古发掘面积共500多平方米,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遗物。
其中包括6个窖池、1眼古沱泉水井、1个接酒坑、3处晾床和3个灰坑,以及酒坊地面建筑的石柱基、踩踏面、石墙头、排水沟等。
❹ 元明清三代水井坊遗址
四川省成都市

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是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❺ 元明清三代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江西省进贤县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及现代等六个时期,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址,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均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和砖柱等。
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及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❻ 金元时代刘伶醉烧锅遗址
河北省徐水县

刘伶醉烧锅遗址地表遗迹由16个发酵池和一口青砖古井组成。发酵池共分两排,每排8个,呈长方形,青砖垒砌。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同年,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❼ 茅台镇古镇酒业宋代官窑遗址群
贵州省仁怀市

1984年,仁怀县(市)中枢区紫云乡向阳大队新街生产队支部书记兰朝江雨后在自家责任田内发现冲刷出石缸、石窖等物,并就地回填恢复;2008年,兰支书将其捐献给古镇酒业;2011年,古镇酒业征用该片区的田土,文物部门并对该窖池内的填土等物进行清理,发掘带有神秘花纹的石质窖池一组、石质六角缸一个、石缸一个,并迁建木结构对该址进行保护。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学研究员安娜·唐布里克尔,再次对“宋代官窖”遗址进行了更为详细和科学的考古考察,进一步鉴定此酿酒遗址为宋代晚期。
源远流长的历史需要出土的文物进行佐证,美酒飘香的历史同样如此。杯、鼎、觚及爵等与酒相关的文物并不少见,但是对酒的酿造历史及当下的助推作用并不大。酿酒窖池、酿酒技艺等发现对于考古学而言算是大发现,对于酒业而言则是重大发现,更便于梳理中国白酒窖池的发展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