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再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作者: 方海敏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04:17 被阅读0次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虚,恐怕要裂开了;大地若不安稳,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显灵,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干枯了;万物若不生长,恐怕要灭绝了;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恐怕要跌倒了。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家、寡人、不善。这不正是以贱为本体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恰恰没有荣誉。所以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坚硬如顽石。

导读: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老子说,“一”表示合道。合道与得道不同,合道是符合道的规律;得道是证得了道,自己本身就是道。所以“得一”是超越二元对立、接近道的合道境界。

宇宙天地间,为什么“一”如此重要?老子在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见,“一”是天地之根本、万物之源头;具有清、宁、灵、盈、生、正等特征——天符合道即清明,反之就破裂;万物包括人类合道即生长,反之则灭亡。

这里的“正”是让自己内证功德!失道的人,浮躁不安,好斗好辩,沉沦于二元对立的思维里。而“一”则是创造源泉,会带来和谐平衡,有道之人一定会“守一”——守一就是回归正心;没有道,就守不住“一”的天长地久了。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老子说,“一”表示合道。合道与得道不同,合道是符合道的规律;得道是真得了道,自己本身就是道。所以“得一”是超越二元对立、接近道的合道境界。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姿态放得越低,别人反而越尊重你;如果虚以委蛇、高高在上,肯定没人喜欢你,更没人认可你。只有守住最低贱的,才能得到最高贵的——合道,才能长久。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越是位高者,越需要下属来支撑;若没有下属,也就谈不上领导了。那些看起来比你弱小、地位不如你的人,正是你高贵强大的基础;没有他们,你的高贵强大也无从谈起。

同时,老子这是提醒我们:不要看不起比自己弱小的人!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包括你认为的卑贱、低下之人。所以,要把自己化为大地,让人践踏。大成功者不会高高在上、沾沾自喜,他们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恨不得让大家视而不见。他们就像空气一样自然,像土壤一样寻常,只是默默托起着所有人的成功。

“故致舆无舆。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认为,最高的荣誉就是别人不评价你。谁会天天把大地和太阳挂在嘴上?但任何人都离不开大地和太阳。所以,表面上没有什么荣誉,但谁都离不开你,那才是最高的荣誉!经常得到赞美,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德行深厚的人,不需要别人赞美;还需要赞美、喜欢听好话的人,说明德行还不够。

感悟:
读完本章,深刻感悟到有道者为人处事,永远抱持神秘而充满威力的“一”,即合道,符合道的规律。

一个人只有守住最低贱的,才能得到最高贵的。为人处世应以低调谦卑为根本,这样才能得到真正高贵的人格,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人生的大成功、大自在、大圆满!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大智如愚。
真正的修道者永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挑自己毛病、完善自己,这才是最有潜力的人。所以“见素抱朴、始终守一”的人是大智慧的有道者;反过来,如果是下士好争、辩者不善、守不住一,那就是失道者。

真正得的人处世云淡风清,不执着事物的贵贱,也不在乎人的高低。因为高低贵贱,是人为赋予的价值,并不是真相。只有放得低身段的人,精神才高贵;只有谦卑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说,有道之人,常守一,不争不辩,一切都是自然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wf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