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看完这本书已有半个多月了,平心而论,现在把书封上我能记得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作者对财富自由所下的定义:
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说来真是惭愧,这本在豆瓣上评分8.7分的书到了我这里就只剩下这么一句话了,很显然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一句话。
作者李笑来也在得到这个app上开了一个叫做《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价格199元,于是我心里就嘀咕了一下:要不要我也去订阅一下,或许这样消化起来更加快呢?遗忘的速度会大大降低?
但我又反过来一想,真的有必要吗?第一:既然书籍都出版了,而且豆瓣评分不低,那就说明订阅专栏的东西大部分书里面也是有的;第二:书都没有好好看的我订阅了专栏以后可能会认认真真去消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算订阅了把钱花了也只是自我安慰。于是我又臆想了一下订阅后我的心理活动:看吧,我都这么努力而且懂得付出(金钱),这下再学不好就不是我的错了,好一句自我安慰的屁话!
此刻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了另一个自己呢?平时老师上课不好好听,于是买来一大堆参考书,把希望放在它们身上。(是不是恍然大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1286/f38b13aef6e1a680.jpg)
好的,现在我们来聊正题:这本书里究竟讲了什么?我能不能从自身出发,把里面的例子放在我的身上,给它赋予一个故事呢?
当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我的,可能是我身边的人的,也可能是我创造的,你也可以对号入座。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故事,我把它称之为:你看得到你的未来吗?
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于《我的梦想》之类的文章,还记得我那时候我说的是:要成为一名考古学家,为什么呀?
因为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探索发现》和《百家讲坛》,真心佩服我那时的勇气:想成为考古学家。估计那时我妈的内心是奔溃的。什么?一个小女孩什么不学好,天天想着去挖别人的坟墓。真是无法无天了啊!
依我的梦想看来,我应该果断会进历史系,然后成天守候在一堆古董面前,然后活到自己也成为一个老古董才对。
但是,事实完全相反,我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工科女,这时可能你会说:那你说啥看不看得到未来,因为讨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无聊了。
请注意听:未来是可以看得到的。但是有一个前提:你得一直朝你想要成为的这个人走去,必须得去做一些能让你成为这种人的事情,所谓:光想不做假把式。
此刻也许会有人发出一阵阵嘲笑声了:我还想成为国家主席呢,是不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可以了啊?这个问题很好,这就引出了一个前提:这件事情必须是稍微高于我们的能力,但是又不能是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因为稍高于能力范围,垫垫脚或者可以借力也是可以够到。但是如果目标太高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有种原地踏步的错觉。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可以去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呢?可以是十年之后赚1000万,也可以是周游世界,甚至也可以是三年之内出版一本自己的书籍?
还有,虽然我没有出书,但是我知道出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首先我们得敢于想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凭啥你要求上天帮你实现啊?
想了以后,作者说你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相信,就算有人打击也只能去掉百分之二十,但我觉得作者轻视了环境的重要性。我觉得我们得有百分之二百的信心才行。
因为很多人一不小心别人打击一下就少了百分之二十,父母反对又少了百分之二十,觉得自己天赋不够又少了一点……所以百分之二百的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文中笑来老师明确给出了他的观点:有了目标,找到正确的方法,那么你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而且这是一件确认无误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按你想要的样子去过,那你只能按你活的样子去想。
恍然大悟。
我是小飞侠,我们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