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收官后,不少成长投资者踩到了业绩不及预期的雷,由于业绩变化的不可预知性,好像踩雷有时不可避免,但是如果随时关注公司信息、把握成长动向,并且跟据年报、半年报、季报等进行动态估值切换,就会大大降低踩雷的机率,而且还有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因为只要成长还在,现在贵、以后就便宜了,那到底该怎么进行切换呢?
一、三季报后
一般来说,成长股投资人都是在三季报后,按照全年预估业绩对股票进行估值切换,如果在下一年初正式年报后,再进行切换,那黄瓜菜都凉了。全年业绩到底估多少,主要考验你对所投标的了解程度,比如公司定单执行情况、在建工程进度情况、产销量情况等等,这就要求你随时关注公司新闻、公告等信息,还可以参考一下券商的研报,重点关注以往研报比较准的券商。
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估值切换后,如果感觉业绩超预期,就提前买入以等待双击;如果感觉业绩未达预期就卖出,防止正式年报出来后踩雷。
二、年度业绩快报后
业绩快报后,对自己预估的业绩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业绩再进一步切换估值。 一般来说,快报的增长都是一个区间,区间内到底是多少,这就是核心了,有些人直接取中间值,说如果正式年报在中间值以上就是超预期、中间值以下就是低于预期,我感觉没有什么大的意义,牛人一般都能大致判断在哪个小范围,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年报后
正式年报发布后,根据业绩算出静态PE,这时迷底终于揭晓,并不是松口气的时侯,要做的是验证前面预估的效果如何,如果相差较大,要认真查找具体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四、一季报后
一季报与年报非常接近,有些就是一起发布的,根据上一年三季报和年度业绩快报,年报一般来说较一季报好预估,由于可参考的信息不多,一季报往往是踩雷的多发期,但是汽车等消费行业,可以根据每月的产销量进行核算。
一季报后,根据业绩和往年公司一季报占比情况,算出动态PE,并依据半年业绩预报,提前估算半年业绩,然后进行估值切换并采取对应措施,方法同业绩快报预估正式报。
五、半年报后
半年报发布后,进一步校正动态PE,开始为将来三季报后年度估值切换做准备,主要是收集各方面信息,根据往年公司上下半年业绩占比情况,对全年业绩进行大致的预估,以备三季报后修正。
成长投资就是要不断预估业绩、切换估值,随着对公司的了解深入,业绩估的就会越来越准,随之而来的,踩雷会越来越少、双击会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