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够记住每一本书超过60%的内容,对于将时间视为金钱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我们需要一种技巧,可以轻松,愉悦,充满新奇感,能够保持对书的热情,在每一次读书之旅的时候,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收获。
对于从学生时代成长起来的成年人来说,做笔记,是从小都环绕在笔尖的一项技能,密密麻麻,一二三四,可是这些笔记,就如同丢失在记忆里角落里的灰尘,拂一下,震颤在时光隧道里,却再也无从说起。
小时候,为了将作文写好,语文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多积累,要多看书,看完书觉得写的好的句子,要用厚厚的摘抄本,记录下来,然后在晨曦的露水清凉下,朗朗书声,跃入耳际。那个时候的小小摘抄本,有五颜六色的颜色,有手绘的图片,最重要的,还有工整的笔迹,让书里面那带着思想火花的句子,在薄薄的纸页里,妙笔生花。
于是,我们知道,笔记很重要,是一本书的精髓,一堂课的重点,拆分出来的言简意赅的句子,就是我们下一次考试的范围和未来作文的素材出处。一份好的笔记,是老师口中的模范,是整个班级里的同学争相传阅的范本,连带写出一份好笔记的同学,也是我们内心里无比羡慕的对象。
成年以后,更多的是阅读一本厚厚的书,闲暇时阅读,睡觉前阅读,无聊时阅读,急需时阅读,阅读成为一种精神给养,不再是为了考试,为了作文,有时候是为了充电,有时候是为了打发时间。有多少人会想起来,阅读完一本书要做一份笔记,合上书,还记得多少里面的情节与人物关系?是呀,现代社会时间这个资源如此稀缺,连看书都成为了奢侈,更何谈读书笔记?
不知抱着跟我一样心态的人们有几何。我带着三分戏谑,两分挑剔的心态,想要看看,在这个工具书盛行的时代,有没有一本书,是不那么生硬的说教,也不那么拥有俯视般视角的指点众生。
作者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这五个方面,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了他这么多年以来所用的方法,读了上千本书,那成堆的读书笔记,就像是小时候我们艳羡的绩优生,在我们面前展示开来他的成绩单,还有他这么多年来的制胜法宝,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何不欣喜若狂。
他说:“我们看书并不是为了只记住其中1%或者2%,那样效率未免太差了。花钱买下一本书后,你一定更希望记住100%或者90%的内容,最起码也要30%左右。如果只是这样读过,就等于没有读,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并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就像是一个智者,突然在眼前打开了一座大门,里面关于读书笔记的内容,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再是一味的抄写,而是在抄写的基础上,反复咀嚼,提供技巧,让你在抄写的时候,主动思考,将每一个精髓的字眼,都能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方法,让一本书读完以后,往往可以升华一些东西,在你日后思考或者写作的时候,一笔不小的财富。
爱书之人,都有收藏的癖好。可是,也有很多人,只藏不读。总想着,放在那里,我总有一天会去读它。其实,有时候,往往放在那里就放在那里了,你是真的不会再去读它。只有在它刚买回来的时候,趁着新鲜劲儿,将满心的欢愉付诸到字里行间里,然后全身心投入的时候,享受一点点文字带来的愉悦感,文思如泉涌,拿起笔,画个记号,在合上书的那一刻,脑子里浮现的,就是刚才灵光一闪的那一段笔记,记下来,作为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激励,在往后回来看的时候,能抓住这瞬间的思想碎片,逐一形成体系,也就成为了你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
首先,要如何选书?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这样做可以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又不感兴趣的书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
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感觉,看到别人都在读什么书,自己也买来读,翻了两三页之后,就再也读不下去,束之高阁。有时候看到书店里,封面精美,腰封华丽,被页面几句煽情的推荐鼓动,就放开了手来买,买回去以后,却在激情冷却以后,再也没有碰一下。所以,选书,选自己感兴趣,真的想读,且乐意去花时间去思考的时候,就做个记录,过段时间再来看,还是想读的时候,就花钱果断买了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兴趣,更加难能可贵。
其次,如何购书?
“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作者说,购书清单是一份无形的财富。笔记读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购真正想读的,应该读的书。
如果你手里有一份购书清单,购书流程就会清晰很多。作者介绍了一种方法做购书清单;“我会把购书清单用A4纸打印叠好,收纳在笔记本里,以前只是把感兴趣的书名写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以供参考,后来感兴趣的书越来越多,一页纸写不下,于是开始使用专门的表格。这样的好处就是,就算笔记本用完了,也可以吧表格黏贴或者直接夹在新的笔记本里,而且去书店的时候,带上一张纸就够了。”
而且,可以在书名前面,做好如下记号,这样更有利于对于书的寻找:单行本:T;系列丛书:B;新书:S;杂志:Z;将这些记号整合起来就是:B《西乡与大久保》/海音寺潮五郎/新潮。
第三,如何读书?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由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几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也就是说,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
1、这里提到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三个筛选程序:通读——折那一页的书角、重读——如果对折了书角的那一页内容仍然觉得很好,折另一个角、标记——重读折了两个角的那一页内容,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做上笔记。
2、利用书签边读边写。
准备三个书签(通读、重读、标记),在通读的时候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通读到某一部分的时候,开始重读,然后仍然有价值的,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中断重读步骤以后,用标记书签,三枚书签都夹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做读书笔记了。
3、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下来”;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管觉得值得重视,想要记住;
圆圈:圈出重要的专有名册、关键词、关键句;
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划线。
4、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5、摘抄变得更顺利的小技巧:
抄写时尽量减少视点的移动;为了防止串行,可以在想要抄写的内容上贴好便利贴再抄写,或者直接把笔记本叠在书上。
第四、学以致用
重读笔记能够让自己的思维重现当时读书时候的情景,对于觉得非常重要的内容,有一次加深对它的印象。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是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和深刻。
重读,需要在固定的场所进行重读,并确定好重读的时间,在逐步的重读过程中形成习惯后,每一次重读,都会像是新的攀登,在对于书本内容足够熟悉之后,就能够付诸一本书的书评,合上书,你觉得哪些内容值得书写,哪些精彩的地方能够带来思想的火花,都能在这个过程中一一呈现。
一本书,只有读了,读懂了,才有价值。工具书可以分析思路,小说可以摘录表达技巧,感悟散文可以激发共鸣,文学书籍可以反思现实。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既然我们决定好好花时间来阅读它,何不将它认真地、仔细地、好好地读一读,也许未来,你会感谢自己,这段沉静又美好的样子。
网友评论